关闭

孙子兵法之:无形(因利而应)

作者: 兵势 2024-05-21 17:59:23

任何社会活动都是由众多人员和物品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相关关系构成社会活动的基本形态。而且这些要素始终在变化之中,导致社会活动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战争活动也是如此。

一个时期内,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是相对固定的。因此,组织各种武器装备的方法在一定时期内也是相对确定的。但战场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运用作战方法、创造战场优势必须根据战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孙武高度重视根据战场具体情况组织实施战争行动,在多篇中提出了的观点,即根据战场情况变化战术。总体上看,孙武在十三篇中共提出了十六个字。除了《作战篇》中的因粮于敌”“的含义,以及《火攻篇》中行火必有因,因必素具条件”“原因的含义外,其他十三个,大体上都可以释义为根据某一事物或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即因应的含义。

 

1716285552235861.png 

 

从战势的角度看,这十三个,可以区分为三个层面:

首先,因利。即《计篇》中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翻译过来就是:所谓态势,就是根据利害关系而灵活采取措施,掌握作战主动权,创造战场有利态势。战争活动由多种要素构成,各种要素都会对作战效能构成影响。在组织作战行动时,必须按照有利于己的原则,运用好各种要素,以创造对己有利的战场态势。

其次,因物。战场作战涉及空间、力量、时间、武器、人员、天候等诸多要素,在特定的时期,这些因素总体都会对作战效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因素因其基本属性对作战效能会有一种必然的优势,如地形的高低、士兵的训练水平,数量大小等都会对作战效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根据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措施,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据此,孙武提出了具体事物。

因地。即《虚实篇》中水因地而制行。意思是:根据地形高低状态,制约水流的方向和路径。这里虽然没有谈到因地而用兵,而在许多篇中,对如何根据不同地形、地理位置进行用兵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如《行军篇》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地形篇》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九地篇》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等等。都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和地理位置,采取不同的战法,以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

因人。即《用间篇》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意思是:所谓乡间,就是根据家乡人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使用其从事间谍行动。

因火。即《火攻篇》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意思是:凡是对敌实施火攻,都必须根据五种火攻所引起的敌情变化,适时运用战法来应对。

因形。即《虚实篇》中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此句话的后续文是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其中,胜之形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战胜敌人时的兵力对峙形态(兵力运用方法),制胜之形则是调动敌人的方法。因此,因形而措胜于众,其含义就是:依据不同的战法而取胜,将胜利置于众人面前。

第三,因变。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是永恒的。特别是在对抗性的作战中,变化更是无穷无尽。《虚实篇》中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就要求,根据敌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方法,夺取作战的胜利。

可以看到的实质是作战指导的辩证思维问题,反映了作战指导的灵活性问题。即组织指导作战行动,必须根据战场上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有针对性的战法和措施,以创造战场有利态势。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