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融合论之:族群的发展与根本性矛盾
族群的发展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对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形态进行了梳理。即人类社会经历了家庭、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和国家等不同形态。
在恩格斯理论基础上,综合诸多先贤的观点,笔者认为,人类天生是社会性动物,天然地以族群的形态存在。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人类社会族群形态经历了从家庭到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和国家的过程。
其中,民族和国家是人类进入私有社会以来族群的基本形态。民族是以文化和地域为纽带的族群体,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等这类文化族群的直接承继者。国家是以权力和地域为纽带的族群体,国家权力所及之处的所有在籍民众构成国民。一个国家可以由单一民族组成,如日本;也可能以某一民族为主导、多个民族共同组成,如历史上的众多帝国。一个民族可以建立多个国家,如朝鲜与韩国;也可以分别处于不同国家,如中东的库尔德民族,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四个国家。同一个国家的多个民族,在国家权力的整合下,会从国族逐步演化为同一个民族,如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而分处不同国家的同一民族,分离久了,也很有可能分化为多个民族,如古代的斯拉夫民族分化出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发展成为不同的民族。
根本性矛盾
人性的“名利双求”特点,使得每个人对社会有着很大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需求是无止境的。中国有句俗语“当了皇帝,想成仙”,很好地描述了人的需求无止境的情况。
个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无止境促成了族群对物质需求的无止境。从古至今,以氏族、部落、民族和国家等形态存世的每个族群,都有一个生存与发展的问题。面对其他族群的咄咄逼人,族群只有具备比其他族群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族群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凝聚起强大的力量,在族群间的竞争中居于优势,推动本族群发展壮大。
而族群间财富的对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今天你创造了这么多的财富,明天我就必须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占据优势。无尽的财富需求成为族群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历史上众多先贤,怀着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认为人类社会终将走向幸福世界,实现财富的充足和尊严的平等。而幸福世界的财富充足有什么标准?可以这样讲,从当前人性对财富的无境需求看,实在无法界定未来幸福社会对财富充足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未来财富充足达到哪种程度才能达成人们的幸福。也许只有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不断创造财富,才能不断接近永无止境的幸福底洞。
然而,不论是每个人追求“名利双求”,还是族群谋求生存与发展,以及推动全人类走向幸福,三者都隐含着现实社会的一个共性问题,即:无限需求与有限供给的矛盾,也就是中国社会常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生产力不足的矛盾”。
可以说,任何时代的任何族群都存在这个根本性问题,族群的所有活动也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可以将这个问题称为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又因为这个矛盾的核心是财富创造能力不足,即发展能力不足。因此,从性质上可称为发展性矛盾。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