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毛泽东军事思想之:歼灭战

作者: 兵势 2024-04-12 10:23:05

联兵法的核心是组织和形成控势中主要作战方向的弩势和节势。即利用战场的地形、气候、民情和空间、时间,形成对敌作战效能优势。《孙子兵法》要求形成力争在奇兵方向/主要作战方向,形成于己有利的实势、地势、气势和火势。

毛泽东在实践中也是紧紧围绕着对敌形成绝对优势而积极谋划,并在战略力量处于劣势的总体背景下和在政治胜筹略思想的指导下,探索形成了比孙武地势、气势和实势更为广泛和深刻的歼灭战胜敌思想。

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在强调实力制胜的西方,通过击溃敌人迫敌签订和约是进行战争的重要指导思想。由于中国革命战争得不到地主、资产家等强势阶级的支持,以及军事实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因此很难在全面战场上击溃敌人,而通过控势在局部战场上击溃敌人根本无法迫敌签订和约。于是毛泽东提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歼灭战思想。只有在局部战场上断其一指,才能对整个战场中其他敌人形成震慑作用,失去继续战斗的意志,我则可以乘其意志丧失、士气低落的有利时机,利用局部战场断其一指的威势,乘势扩张战果,带动全面战场的胜利。同时,由于毛泽东的军队实力处于劣势,大部分需要通过歼灭战实现以战养战,扩张军力。

 

1712888472363382.png 

 

二、作战样式的战略转换

针对战略劣势的情况,毛泽东将革命战争区分为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将抗日战争区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对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三个作战样式在各阶段的衔接配合作了区分,也称为战略转换。即:战略防御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和阵地战为辅;战略相持是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战略进攻阶段是运动战为主,阵地战上升到重要地位,游击战为辅。

总体而言,缺乏强势阶级支持的中国革命战争,在力量十分弱小的情况下,先以游击战来发动群众,积累原始力量;到力量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从游击战转换到运动战和阵地战为主,以战胜敌人。

三、集中优势兵力

在形成实势方面,孙武强调以碫投卵,这个既可以是数量上,也可以是质量上,是综合性的兵力优势。

毛泽东更多强调数量上的优势。这一点在内涵上相对比孙武要低。他多次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种歼灭敌人

毛泽东高度重视对敌形成兵力优势问题。他认为,在战略防御态势下,被敌逼迫到被动地位的事是常有的,重要的是要迅速地恢复主动地位最重要的,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从战略防御中争取胜利,基本上靠了集中兵力的一着。只有集中兵力,才能实现全歼和速决。

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毛泽东有很多论述,除了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持久战》等著作中有专门的论述,还结合战役指挥实践,多次强调要集中优势兵力,并对各部队在实战中运用优势兵力取得重大战果的情况,进行了通报表扬和经验推广。

 

1712888486758138.png 

 

对这些论述和电报文进行整理,可以看到,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思想,主要包括五层内涵:

第一,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正如中国传统兵法强调区分奇兵、正兵进行排兵布阵,区分主要和次要作战方向,已经成为战场用兵的一般性原则。联合法强调力量的相互配合,本质上就是要求围绕主要作战行动进行相互协调配合。也就是将战场区分为主要和次要作战方向。毛泽东称在有强大敌军存在的条件下,无论自己有多少军队,在一段时间内,主要的使用方向只应有一个,不应有两个。无论在反攻或进攻,我们总是集结大力打敌一部。

第二,主要方向形成对敌绝对优势。毛泽东强调对于强敌,或关系紧要的战场作战,应以绝对优势的兵力临之。”“集中的兵力必须六倍、五倍、四倍、至少三倍于敌,方能有效地歼敌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第三,主要方向通常是敌薄弱部分。毛泽东指出,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先打弱,后打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选择敌之薄弱部分主动地歼击之。敌薄弱部位,不要位于敌诸路之合击点,而要位于敌之一翼以一部打正面主力打迂回

第四,先歼灭主要方向之敌,然后再歼灭其他方向之敌。毛泽东强调,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一个团歼其一部,再打另一部,再打第三部,各个击破之。

第五,以歼灭敌人为目标。毛泽东强调,为着集中兵力歼击敌军的目的,或使我军主力避免遭受敌军的严重打击以利休整再战的目的,可以允许放弃某些地方。只要我军能够将敌军有生力量大量地歼灭了,就有可能恢复失地,并夺取新的地方。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

 

1712888535511997.png 

 

从以上五点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强调的是从数量上形成对敌兵力优势。如果进一步从作战效能的角度看,还可以包含以下三点:

一是部队要养精蓄锐。必须发扬勇敢战斗、不惜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短期内接连打几仗)的优良作风。”“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

二是乘敌疲惫。毛泽东强调,要持重待机,采取各种措施,如蘑菇战术等,拖累疲惫敌,那时敌必饥疲,弱点暴露,我集中主力寻求弱点,歼灭其一两个师,敌气必挫。

三是出敌不意。要求集中可能多的兵力,采取秘密和神速的行动,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很快地解决战斗。

针对具体作战,毛泽东又区分四种情况,对如何执行集中优势兵力原则作了具体明确。

第一,在战役部署上,要集中优势兵力于诸多敌军中的弱旅。当敌人使用许多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我军以少数兵力牵制敌的其余各旅(或团),使其不能向被我围击的旅(或团)迅速增援。得手后,依情况,或者再歼敌军一个旅至几个旅。这实质就是积极防御的联合法思想在集中兵力上的体现。

第二,在战斗部署上,要集中优势兵力于敌军中的薄弱点。当着我军已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包围敌军诸路中的一路(一个旅或一个团)的时候,我军担任攻击的各兵团(或各部队),在战斗中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地方兵团(或部队)在打敌一团一营一连的时候,必适用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

第三,当敌少时,实施歼灭战。给敌以歼灭是说将敌整旅整师干净全部地加以歼灭,不使漏网。必须集中优势兵力,以一部打敌正面,以另一部包围敌之两翼,而以主力或重要一部迂回敌之后方;或主力从两翼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四面包围敌军。这是在敌军分散孤立、敌援兵不能迅速到达之条件下必须实行的正确方针。

 

1712888555917496.png 

 

第四,当敌多时,实施歼灭性打击。在敌军分数路向我前进,每路相距不远,或分数路在我军前进方向施行防堵,每路亦相距不远之条件下,我军应当采取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针。不要四面包围,只要两面或三面包围,而以我之全力用于敌之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不以全部歼灭敌军为目标,而以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为目标。

总体上讲,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思想,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孙武以碫投卵避实击虚思想的具体阐发,而各个歼灭敌人则是孙武思想中所没有的。

四、山地游击战

利用地形以增强作战效能,这是传统战争的基本做法。《孙子兵法·地形篇》专门对形成有利地势进行了阐述,强调要居高、处稳、养生、适时。

毛泽东虽然对利用地形方面,没有像孙武那样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运用时最为突出就是实施山地游击战,并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去考虑。以及又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组织平原游击战、河网游击战等,这些都是利用地形增强作战效能的有效战法。

同时,在具体战役中,经常利用有利地形构筑紧固阵地,形成阻击阵地,分割敌力量。

五、瓦解敌军

创造高昂的士气,形成有利的气势是《孙子兵法》的重要内容。对于奉行政治胜敌的毛泽东而言,凝聚和提升官兵的士气是其政治建军的根本目的,也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将这些措施归结为政治工作三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对发挥政治优势以得到民众支持和增强己方军队士气的做法,也就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原则,已经分别在第四节 政治制胜第七节 人民军队中作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这里还想强调的是瓦解敌军

瓦解敌军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研究敌军情况,开展政治攻势,进行组织上的分化和策反工作,贯彻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早在1928年,毛泽东就称,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192912月,《古田会议决议》强调对敌军开展宣传工作,规定了宽待俘虏的政策。1930年颁布的《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把瓦解敌军规定为政治工作的一项任务。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把发动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同日军的一般官兵区别开来,把顽固抵抗的日军官兵同放下武器的俘虏区别开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反动本质和侵略军的内部矛盾,加深其官兵厌战、怠战、反战情绪与思乡情绪,促使其觉悟,达到削弱日军战斗力之目的。

投诚和被俘虏过来的日军人员先后成立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日本士兵觉醒联盟、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等组织,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展开宣传争取工作,在日军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伪军执行争取同情分子,控制两面派,打击坚决作恶分子的方针。号召他们不当汉奸,不做民族败类,促其反正,或配合八路军、新四军里应外合消灭日军。抗战八年(1937-1945)共争取18.36万伪军官兵投诚或反正。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动员各种舆论力量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运动,派遣人员打入国民党军队,从组织上进行瓦解。194510月,经过策动,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等部在邯郸内战前线起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对国民党军开展强大政治攻势,争取大批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整个解放战争时期,争取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共60多起,计153个整师、177.3万余人。

 

1712888573488351.png 

 

六、近战和夜战

对敌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是实现弩势与节势完美结合的最佳战法。而近战和夜战是实现出其不意的重要方式。

近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战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在人民群众的掩护下,多利用有利地形或不良天气隐蔽接敌,以抵近射击、手榴弹、白刃格斗歼灭敌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常以伏击手段,待敌靠近时出其不意地攻击,将其分割围歼;或采取奔袭、奇袭等方法,以夜幕和青纱帐等作掩护,秘密接敌,摧毁敌据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近战,由主要依靠步兵实施,发展到以步炮协同为主实施;由主要在夜间实施,发展到昼夜连续实施。在昼间进攻中,多利用地形、交通壕在火力掩护下强行接敌,或采用挖壕作业的方法逼近敌人,近战歼敌。防御时,则依托有利地形,待敌靠近前沿时突然开火,结合阵前出击和反冲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进攻时,通常潜伏在敌前沿前或隐蔽在预先构筑的屯兵洞内,以近距离突然攻击的方法,歼灭敌人;在坚固阵地防御时,多是先隐蔽在坑道工事内,待敌接近,迅速占领阵地,以近战火力和反冲击挫败敌人。

夜战 除了出敌不意、攻其不备的考虑 也是基于火力方面的扬长避短 在勇猛斗志之外 它还考验着士兵独立作战的孤胆精神。在战争年代我军创造了无数夜战范例以至于形成夜晚是共军的天下之说。在长征中 红军的近战、夜战战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位被红军俘虏的川军营长曾这样形容你们往往是把刺刀顶到肚皮上手榴弹投到脚尖前 我们才反应过来。抗战时期 八路军 129 师陈锡联团夜袭阳明堡堪称经典 叶成焕团则在作家吴伯箫的散文中被冠以夜摸常胜军称誉。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军队的近战、夜战同样给美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