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东征
(中古欧洲历史事件)
同义词 十字军东侵一般指十字军东征(中古欧洲历史事件)
十字军东征(拉丁文:Cruciata,1096—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乌尔班二世发动的、持续近200年的、有名的宗教性军事行动,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被阿拉伯、突厥等穆斯林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前后共计九次。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因此每个参加出征的人胸前和臂上都佩戴“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
当时原属于罗马天主教圣地的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手中,罗马天主教为了收复失地,便进行多次东征行动。十字军在他们占领的地区建立起了几十个十字军国家,最大的是耶路撒冷王国,此外还有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伯国等。
自然,它受到了整个天主教世界累世的传诵,众多随军教士及后世的教会编年史家都在竭力记述此役,赞美基督,如神迹般传诵。同时,这场战争及其后拉丁东方的建立,更是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格局,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各方的强烈关切。拜占庭、亚美尼亚、突厥人、阿拉伯人,各种宗教背景、不同地位出身的史家都在著述陈辞,详述此事,以资借鉴反思。
◆名 称 十字军东征
◆发生时间 1096年至1291年
◆地 点 西欧到耶路撒冷
◆参战方 欧洲封建领主和骑士,穆斯林
◆结 果 欧洲封建领主和骑士失败
◆参战方兵力 200多万人(总计)
◆伤亡情况 极其惨重
◆主要指挥官 乌尔班二世
◆别 名 法兰克入侵
战争背景
十字军东征
拉丁语:Cruciata;伊斯兰世界称为法兰克人入侵;1096—1291年;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许下,由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对他们认为是异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前后共计有九次(有时也将第九次合并为第八次东征的一部分)。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佩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统治的西亚地区作占领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突厥在安纳托利亚对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取得军事胜利并大肆屠杀掠夺时,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庭的求助而被点燃了。
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以捍卫宗教、解放圣地为口号,大部分民众出于宗教热情而非利益参加战争,诺曼底公爵罗贝尔为了凑够军费甚至抵押了自己的公国。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
十字军东征对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迹当代尚存。
图解十字军东征
战争起因
从第一世纪开始,创始于罗马帝国境内犹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基督教迅速传遍罗马帝国。
4世纪时的基督教已是罗马帝国的最大宗教,313年米兰敕令使之合法化,并在380年时狄奥多西大帝任内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耶路撒冷、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地区都处于罗马帝国及其分裂后的拜占庭帝国境内,基督徒在圣地占据压倒性优势。
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伊斯兰教穆斯林以武力胁迫非穆斯林入教和发动以宗教为旗号的战争,在此原则下,先知穆罕默德的后继者——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穆斯林们实行了最大化武力,迅速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扩张,中东的历史格局从此发生巨变。
而此时拜占庭帝国和波斯的萨珊帝国因彼此的连年战争而筋疲力竭,人民厌战,新兴的穆斯林从中运动得利,以强迫和恐吓威逼利诱同化人民。穆斯林在636年的约旦击败拜占庭军队,并于638年占领了圣地耶路撒冷,穆斯林称为古都斯。
在7世纪的剩余时间里,阿拉伯人不可阻挡地向北方和西方驱进。阿拉伯军队于711年渡过直布罗陀海峡,并击败了西哥特人;次年扩张至伊比利亚半岛中部(今西班牙);到8世纪30年代,在欧洲西面,以北非柏柏尔人为主的穆斯林征服者挺进到法兰克王国的心脏地带,但在732年的图尔战役中被查理·马特挫败,其在西欧的扩张步伐遂被遏止。
基督徒和教会和大地主丧失了他们的土地,而这些土地被收归于伊斯兰国家国库、寺院以及他们的高层官员所有;当地民众受到统治者的严重压迫;阿拉伯人的政府所收的土地税和人头税,比过去拜占庭帝国所征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耶路撒冷有奥米耶朝所建立的年集市,允许适当的商品贩卖。在《圣阿丹南传》里,对下列情况表示惊讶:“来自各国的无数商人群众,常聚集于耶路撒冷来互相进行买卖。”
在869年耶路撒冷主教狄奥多西写给君士坦丁堡的同僚的信里,赞扬了萨拉森人的宽大政策,因为基督徒可以建造教堂并依照他们自己的法律过活。
10世纪,拜占庭收复了周边一些失地,但未收复耶路撒冷。909年,伊斯兰教什叶派首领在突尼斯以法蒂玛和阿里的后裔自居,自称哈里发,是为法蒂玛王朝(中国史书称“绿衣大食”),建都马赫迪亚(969年迁至开罗)。
1009年,西方对穆斯林态度发生了巨变,日后圣地的统治权在十字军出现前反复在什叶派(开罗)和逊尼派(巴格达)政权之间交替。这一年,第六任埃及法蒂玛王朝哈里发暴君哈基姆(Al-Hakim bi-Amr Allah)下令摧毁包括圣墓教堂在内的所有耶路撒冷基督教堂和犹太会堂,加深了对非穆斯林的迫害。基督教徒到耶路撒冷朝圣的路被封。在近东,朝圣者受新入主西亚的突厥奴隶军人穆斯林侮辱的消息传至西欧,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相对立气氛更加严重。
1039年,在埃及,哈基姆的继任者收受了巨大的财物后允许拜占庭重建圣墓教堂,双方关系再次和平。随后,朝圣者被允许往来于圣地,同时突厥穆斯林统治者们也认识到朝圣者之于增加财源的重要性。但是期间对异教的迫害并未中止。然而,破坏已经造成,后来的塞尔柱人(另一支入主西亚的突厥人)加剧了基督教世界的堪忧。塞尔柱人在安纳托利亚大肆掠夺、屠杀、破坏,将原本拜占庭统治的地区变得面目全非。
实际上,来往朝圣的人们中有不少带着朝圣者和商人的双重角色。如10世纪末期,一些意大利商人利用拜占庭给他们的保护建立了同埃及与叙利亚的商业关系。他们对圣地表现出热忱,在安条克和耶路撒冷为朝圣者建造旅舍。
后来,穆斯林与热那亚和比萨舰队作战失利,加之诺曼人征服西西里(1090年),伊斯兰势力逐渐丧失了在地中海的优势地位,意大利沿岸各共和国受到了有力的刺激。
东征前
主条目:收复失地运动和诺曼人
实际上基督徒对异教徒的“圣战”的序幕在东征之前就已拉开,如1090年意大利南部皈依基督教的诺曼人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西西里岛。
而最早的十字军运动发生在西欧的边缘——伊比利亚半岛,西欧的基督徒与穆斯林的矛盾在此表现最为剧烈。早年阿拉伯人入侵并灭亡西哥特王国时,半岛上就开始了收复失地运动。
11世纪,支援伊比利亚人对异教徒的战斗的外国骑士(主要来自法国)增多,同时半岛北方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与莱昂王国实现了联合。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前夕,作为与东征部队的呼应,教皇乌尔班二世便鼓励这里的基督徒们收复塔拉戈纳。
第一次
十字军
(1096—1099年)参加的约有10万人。骑士十字军兵分4路,1097年会合于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进入小亚细亚,攻城夺地,为拜占庭帝国收复了尼西亚等地,于1099年7月15日占领耶路撒冷,进城后屠杀了三千人,接着按欧洲国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区建立若干封建国家。
1095年,乌尔班二世在克莱蒙费朗号召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1096年,平民十字军在小亚细亚与突厥军队血战一个多月,最终溃退。
1097年,正规十字军与阿历克塞一世发生短暂的冲突后,进入小亚细亚,收复尼西亚(此时尼西亚已是塞尔柱突厥建立的罗姆苏丹国的首都),在多里莱乌姆之战中与突厥人激战并获胜。
1098年,法蒂玛王朝占领耶路撒冷。十字军拿下安条克并大胜突厥人,博希穆德成为安条克君主(安条克之围)。鲍德温成为埃德萨伯爵。
1099年7月,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战役)。法兰克人的王国在耶路撒冷建立。布永的戈弗雷当上国王,只接受“圣墓守护者”的称号。发生阿什凯隆之战,十字军大获全胜。
1100年,威尼斯和法兰克人王国缔结贸易协定。
十字军
1100—1118年,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一世在位。
1100年,博希蒙德一世因进攻锡瓦斯失败被突厥人俘虏;鲍德温一世带领九百人在多格河附近击退了一支庞大的突厥军队。
1101年,鲍德温一世征服凯撒里亚;鲍德温在拉姆拉击败法蒂玛王朝。
1102年,法蒂玛王朝在拉姆拉迫退鲍德温一世;鲍德温一世从王国各地召集军队击退法蒂玛王朝;雷蒙攻占托尔托萨。
1103年,十字军攻占圣-让-阿克和比布洛。博希蒙德被突厥人释放。
1104年5月7日,博希蒙德、坦克雷德与埃德萨的鲍德温二世联手,在哈兰与摩苏尔和马尔丁的塞尔柱突厥统治者作战,又遭惨败,鲍德温二世被俘,十字军不可战胜的威名被打破;雷蒙攻占朱拜勒;鲍德温一世攻占阿卡。
1105年,坦克雷德在阿塔大破阿勒颇的突厥统治者里德万,挽救了哈兰惨败后摇摇欲坠的安条克公国。在随后几年里,坦克雷德轻易弥补了哈兰战败的损失。阿塔、苏马克被十字军夺回。里德万最终成为十字军恭顺的盟友;鲍德温一世在拉姆拉再度击退法蒂玛王朝。
1106年,坦克雷德攻下阿帕梅。基利杰·阿尔斯兰占领梅利泰纳。
1107年,坦克雷德占领拉奥迪塞。
1108年,鲍德温二世获释,与坦克雷德激战一场后通过仲裁重新掌控埃德萨伯国。
1109年,十字军占领的黎波里。建立的黎波里公国。
1110年,鲍德温一世占领西顿和贝鲁特。
1112年,萨勒诺的罗歇继承坦克雷德为安条克君主。
1113年,鲍德温一世在太巴列附近的他泊山上与庞大的穆斯林联军对峙。
1115年,安条克亲王罗歇与图格特金结盟。发生特勒达尼特战役。罗歇击退由波斯指挥官哈马丹的布尔苏格指挥的穆斯林大军。在萨敏山谷,罗歇彻底击溃了比十字军人数多出至少一倍的由布尔苏格指挥的穆斯林军队。鲍德温一世攻占莫阿布。
1116—1118年,鲍德温一世进攻埃及,迫使法蒂玛王朝纳贡。在1118年,十字军对埃及进行了一次最出色的远征。216名骑士和400名步兵一路前进到距离开罗仅有三天路程的地方之后又安全回到了巴勒斯坦。
1118—1131年,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二世在位。
1119年,特拉基布兰之败(血地之战)。罗歇战死。同年鲍德温二世在哈布会战中击退了突厥军队,安条克公国成为耶路撒冷王国的附庸
1123年,雅法海战,法蒂玛海军被威尼斯人打败。
1124年,十字军占领推罗。
1125年,鲍德温二世在阿扎兹会战中击退突厥军队。
1126年,鲍德温二世到达大马士革。在玛吉-萨法会战中,鲍德温二世大破突厥军队。
1128年,赞吉控制阿勒颇。
1130年,赞吉占领哈马,进攻安条克。
1131—1148年,耶路撒冷国王富尔克一世在位。
1135年,赞吉进入的黎波里公国。
1136年,雷蒙成为安条克君主。
1137年,富尔克在巴兰(蒙特费朗)投降。
1138年,安条克君主雷蒙承认约翰·康尼努斯为最高主权。
1139年,富尔克和大马士革结盟对付赞吉。
1140年,赞吉从大马士革撤兵。
1142年,十字军在奥龙特河被赞吉打败。
1143—1145年,拜占庭人和安条克人又起纠纷,雷蒙屈服。
1143—1151年,托罗斯二世把拜占庭人逐出奇里乞亚。
第二次
(1147—1149年)是在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国王康拉德三世率领下进行的。塞尔柱突厥人于1144年占领埃德萨是这次远征的起因。出动较早的德意志十字军在小亚细亚的荒野被突厥人击败。法国十字军攻占大马士革的企图也落了空,故这次远征未达到任何目的。
1144年,伊马德丁·赞吉占领埃德萨。
1146年,努尔丁继承赞吉王位。圣伯尔纳在韦兹来发出号召,由法王路易七世在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展开第二次东征。
1148年,包围大马士革失败。康拉德和路易返回欧洲。
1149年,努尔丁取得伊奈卜战役的胜利,杀死普瓦捷的雷蒙,攻占阿帕米亚和哈里姆。
1153年,鲍德温三世占领阿什凯隆。
1154年,努尔丁占领大马士革,并进行了残酷的剥削。
1155—1156年,雷诺洗劫塞浦路斯。
1158年,鲍德温三世趁努尔丁身患重病重新占领哈里姆,将其归还给安条克公国。赞吉王朝的军队在布塔哈战败。
1159年,安条克承认曼努埃尔为君主。法兰克人与拜占庭人联合围攻阿勒颇。拜占庭与努尔丁请和。
1160年,雷诺被努尔丁俘虏。
1162年,鲍德温三世的继承者阿马尔里克一世继位。
1163年,圣殿骑士拉西的吉尔贝指挥十字军在布亚克击败努尔丁。
1164年,努尔丁占领哈里姆。
1167年,希尔库赫前去支援埃及却被迫撤回叙利亚。阿马尔里克一世将法蒂玛王朝变为耶路撒冷王国的附庸国并在开罗派驻一位十字军长官及军队。
1168年,阿马尔里克一世在埃及受挫。
1169年,萨拉丁任埃及首相。法兰克人与拜占庭结盟。包围达米埃塔。
1170年,阿马尔里克一世在死海痛击努尔丁,在加沙攻打萨拉丁。
1171年,萨拉丁推翻开罗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
1174年,努尔丁和阿马尔里克一世去世。鲍德温四世即位。萨拉丁攻占大马士革,开始争夺叙利亚的统治权。
1177年,萨拉丁在蒙吉萨被鲍德温四世击败(蒙吉萨战役)。
1179年,萨拉丁入侵泰尔。6月10日,萨拉丁在泉水谷之战击败鲍德温四世。8月23日到8月29日,萨拉丁在雅各布渡口之战攻陷了鲍德温四世派军修建在雅各布渡口的城堡。
1180年,萨拉丁和鲍德温四世休战。
1182年,萨拉丁进攻纳扎莱特、太巴列、贝鲁特。
1183—1184年,萨拉丁占领阿勒颇,劫掠撒玛利亚和加利利地区。
1185年,鲍德温五世继位,王位不久由居伊·吕西尼昂(吕西尼昂的居伊)继承。
1187年,萨拉丁在哈丁击败十字军(哈丁之战),攻克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围攻战)。
第三次
(1189—1192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和英国国王理查一世率领下进行的。腓特烈率其部队,沿上次远征的陆路穿越拜占庭。法国人和英国人由海路向巴勒斯坦挺进,途中占领了西西里岛。虽然十字军内部矛盾重重,但此次十字军东征成功让中东十字军国家继续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德意志十字军在科尼亚战役大败罗姆苏丹国,冲过了整个小亚细亚,但巴巴罗萨在横渡萨列夫河时溺死,其军队也就随之瓦解,只剩下一些人继续东征。腓力占领了阿克拉(阿克)港后,于1191年率部分十字军返回法国,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人数劣势的情况下数次击败萨拉丁,攻陷了巴勒斯坦沿海的所有穆斯林城镇,但是因为国内生变而于1192年与萨拉丁签订和约。据此和约,从提尔(今苏尔)到雅法的富裕沿海地区归耶路撒冷王国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但基督徒可以去朝圣,且被允许进行传教。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极大地帮助了拜占庭帝国。尤其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在亡国边缘拯救了拜占庭帝国,并将塞尔柱突厥从小亚细亚边境击退了数百英里。十字军为拜占庭帝国收复了尼西亚等大片土地,之后拜占庭对吕底亚、密细亚、加拉太、弗里吉亚北部等大片土地的收复也有赖于十字军。但是拜占庭帝国在安条克之战里背叛十字军、安纳托利亚希腊贵族通敌、塞浦路斯统治者的胡作非为都激化了十字军与拜占庭帝国的矛盾。
1187年,泰尔大主教号召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狮心王”理查一世率领。
1188年,除了的黎波里、泰尔和安条克外,萨拉丁占领法兰克人的全部领土。
1189年,居伊·吕西尼昂(吕西尼昂的居伊)包围圣-让-阿克。
1190年,腓特烈一世进入小亚细亚,占领科尼亚(科尼亚战役),后溺死。
1191年,腓力二世和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理查攻克塞浦路斯,占领阿卡。萨拉丁在阿苏夫会战战败。
1192年,居伊·吕西尼昂(吕西尼昂的居伊)从理查手中获得塞浦路斯。出身香槟区的亨利二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泰尔的领主德·蒙特菲拉特,被阿萨辛派刺杀。理查在雅法大破萨拉丁,但因为国内问题不得不回国。
1193年,萨拉丁去世。
1194年,阿马尔里克二世继承居伊·吕西尼昂(吕西尼昂的居伊)的塞浦路斯王位。
1197年,亨利二世去世。十字军收复贝鲁特和西顿。伊贝兰(Ibelin)的约翰一世成为领主。
第四次
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
(1202—1204年)由教宗英诺森三世发动。目的本是要攻占穆斯林所控制的埃及,作日后行动的基地。十字军主要由法国和意大利贵族组成,在没有足够的金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况下,十字军按威尼斯贵族的建议转去攻打背叛威尼斯的扎拉城(现克罗地亚的扎达尔)。愤怒的教皇宣布开除这支十字军的教籍。十字军后在拜占庭皇族安格罗斯的要求下转而攻打君士坦丁堡。但因为安格罗斯背约而毁灭了拜占庭帝国。战后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国八分之三的领土(包括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许多港口和克里特岛)。而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和两个附庸于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国的国家,分别是雅典公国和亚该亚公国。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为东地中海地区的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和架构提供了条件,它使看似辉煌的拜占庭帝国瞬间崩塌,为意大利航海共和国的势力能够深入和控制该地区提供了便利,也给后来影响西亚和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1199—1220年,穆罕默德统治时期。富尔克宣布,由蒙特菲拉特的卜尼法斯二世和法兰德斯的鲍德温九世同率十字军东征。
1204年,十字军占领君士坦丁堡。建立东方拉丁帝国(1204—1261年)。
第五次
(1217—1221年)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过,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于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让信徒、贵族和骑士加入十字军。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克开拔,由耶路撒冷国王德·布里埃纳,以及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率领。十字军在黎凡特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二世回国后十字军将战略目标变为埃及。1218年6月,十字军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战争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适逢此时,穆斯林苏丹阿迪尔去世。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终打开了胜利之门。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战役中,穆斯林军队借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攻占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终告失败。
第六次
(1228—1229年)是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领下进行的,这次远征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暂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在几乎没有防守的情况下被穆斯林夺回。
1229年,与埃及苏丹卡米尔签订雅法协定,耶路撒冷重归腓特烈二世,为期十年。腓特烈二世在耶路撒冷加冕,建立了一个优雅尚智的宫廷。
1232年,圣-让-阿克自治区成立。
1244年,基督教徒在加沙失败(拉佛比埃战役)。伊斯兰教徒(卡尔兹米安的突厥人)最后占领几乎没有防守的耶路撒冷。
1247年,突厥人占领太巴列和亚实基伦。
第七次
(1248—1254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发动。十字军很快便攻取了达米埃塔,但却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况。熬过瘟疫后,十字军进攻开罗。十字军因为洪水而被由将领拜伯尔斯率领的奴隶骑兵(马穆鲁克)打败。结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图瓦伯爵被杀,路易九世被俘。1250年,当时的苏丹被其马穆鲁克军官推翻,故法国以大笔赎金赎回路易九世。但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与他的士兵才能被释放回国。
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圣路易)在塞浦路斯登陆。
1249年,路易九世占领达米埃塔。
1250年,曼苏拉之战,路易九世战败被俘。马穆鲁克骑兵篡夺埃及政权。
1250—1254年,路易九世重组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后离开东方。
1260—1277年,马穆鲁克骑兵的苏丹拜伯尔斯在位。
1265年,拜伯尔斯占领塞萨雷和阿尔苏夫。
1268年,拜伯尔斯占领雅法和安条克(安条克之战)。
第八次
(1270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领导,但在西西里,路易九世被安茹的查理说服,进军突尼斯。十字军在突尼斯登陆不久,路上发生传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在同突尼斯的穆斯林王朝签订了包括向基督徒纳贡的有利于基督徒的协议后,路易九世的儿子兼继承人腓力三世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军东征以撤退收场。
第九次
(1271—1272年)第九次十字军东征由英格兰的爱德华王子(未来的爱德华一世)领导,赶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经无力回天。他来到叙利亚与萨拉森人作战,在阿卡同马穆鲁克领袖拜伯尔斯签定了为期十年的停战协议,于1272年返回英格兰继承王位。此后,十字军在东方的领土逐渐落入穆斯林手中。1291年,最后一个十字军陆上据点阿卡(今以色列北部城市)被埃及马穆鲁克军队攻陷(阿卡围城战),耶路撒冷王国灭亡。
1270年,路易九世死于突尼斯。
1271-1272年,爱德华一世与马穆鲁克王朝交战。
1274—1275年,马穆鲁克骑兵劫掠奇里乞亚。
1277年,安茹的查理觊觎耶路撒冷的王位,后夺取圣-让-阿克。
1282年,塞浦路斯的亨利二世成为耶路撒冷国王。
1287年,埃及苏丹嘉拉温占领的黎波里。
1291年,嘉拉温的继承者阿什拉夫·哈利勒攻占圣-让-阿克(阿卡围城战)。叙利亚的十字军王国灭亡。
1300年,十字军势力趁着与蒙古人及奇里乞亚亚美尼亚王国的联合行动,在艾尔瓦德岛建立了据点,作为十字军行动的最后堡垒。1302年夏季,马穆鲁克王朝军队对圣殿骑士团占据的艾尔瓦德岛发起进攻,守军于9月26日投降并遭屠杀(艾尔瓦德岛战役)。
战争结果
跨度达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十字军士兵有着强大的战斗力,防护也要好过穆斯林对手,面对同等数量的异教军队往往能占优势,并且多次以少胜多。但他们装备较重,不适合深入叙利亚腹地作战,十字军国家依赖于欧洲的海运补给。
中东十字军国家一直被兵力问题困扰。他们所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也不过1300名骑士和15000名步兵。只有在西欧的十字军抵达时,十字军国家才有可能集结起规模更大的军队。而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性的,因为西欧十字军在圣地逗留一段时间之后便会纷纷返乡。在很多时候,即使耶路撒冷王国已经危在旦夕,国王手下所能调遣的军队数量还是很少。
而且由于基督徒在黎凡特和埃及比重的微弱已经无可扭转,十字军行动的成功依赖于穆斯林世界的分裂。在12世纪初期,除了穆斯林偶尔取得的胜利,主要还是十字军的扩张和进攻。在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几百名十字军骑士便能横扫叙利亚。一位记载了赞吉生平的穆斯林编年史家如此记载:“当赞吉出现时,法兰克人的势力从马尔丁和美索不达米亚的舍克斯坦一直延伸到了埃及边境上的艾尔·阿里什,并席卷了叙利亚的所有省份,仅有阿勒颇、埃米萨、哈马以及大马士革尚能幸免。对方的小股部队能够直捣迪阿贝克省的阿米达以及艾尔·耶齐雷赫省远及尼西比斯和艾因角的地方”。但是在12世纪40年代,随着赞吉王朝的崛起,形势发生了变化。赞吉王朝和阿尤布王朝的建立,都给十字军国家以很大打击,而当能够有效长期统合埃及与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建立之后,十字军国家的灭亡也就无可避免了。
悲惨的童子军
说法一
1212年,在教宗和封建主的支持下,三万名儿童组成了一支十字军(Children's Crusade,也称童子军),历史称之为儿童十字军。儿童十字军在法国马赛启程渡海,准备完成大人们未竟的事业。最终,这些孩子不是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给贩卖到埃及。在德国,儿童也参军。大部分儿童因饥饿和疾病死在途中,其他则流浪乞讨。最不幸的几千个儿童被拐卖。
说法二
儿童十字军,即十字军中以少年儿童为主的民间十字军,指的是发生在1212年,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或虚构传说,通常有以下几个元素构成:一个法国(一说德意志)少年见到异象;欲使圣地(指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和平地皈依基督教;儿童于是进发,至意大利;被作为奴隶拐卖;后来变卖儿童的船主被处以死刑,而许多儿童直到17年后才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解救,回到祖国。
自从Peter Raedt的研究工作在1977年发表后,现阶段学界普遍认为参与者并非“儿童”而是德国和法国流浪汉组成的队伍,其中一些人企图前往圣地,而其他人从未作此想。早期关于此事件的记叙多不可靠,且长期以来一直多有出入。
十字军东征
历史影响
十字军远征持续了将近200年,罗马教廷建立世界教会的企图不仅完全落空,由于本着收复被阿拉伯和突厥入侵的土地结果却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失败,使教会的威信大为下降,后世史家评论说:“在某种意义上说,比失败还更坏些。”但是十字军对穆斯林却一直保持着军事上的优势。查尔斯·欧曼认为,正是因为十字军出色的骑兵和步兵战术,突厥人才学会了步骑混合。十字军被称为“铁人”。突厥式战术被证明对十字军作用有限。对叙利亚和埃及的穆斯林来说,很多时候几百名十字军就是不可阻挡的存在。而穆斯林也经常使用坚壁清野的焦土战术来对付十字军。同时代的穆斯林学者更是要求军队面对十字军时不到迫不得已不要开战。十字军在战场上面对穆斯林时的强势表现,被认为与后世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表现很相似。
从12世纪开始,即大约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回忆录和歌曲形式的文学诗歌兴盛起来。十字军史诗的发展和扩散被一些学者称为“12世纪的复兴”。
很多人干脆就没有回欧洲,尤其是那些在欧洲没有继承土地机会的不是长子的人。留下来的人在圣地建立了军事、文化和商业前哨。他们在第一次东征后建立起来的要塞,常常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移植。
华盛顿美国大学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阿克巴·阿赫迈德说:“十字军东征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它的影响深刻:对当时优越的穆斯林文明来说,东征及其造成的破坏打击了伊斯兰世界,动摇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对欧洲来说,十字军东征则是一个起点,它推动着欧洲走向开放的现代世界。
数个世纪以来,对于欧洲的基督徒来说前往圣地朝拜是一项最为普遍的活动。虽然重要的宗教中心都在欧洲,但许多重要圣地却在巴勒斯坦。塞尔柱突厥的兴起,让前往耶路撒冷和其它中东地区的旅行危险性骤增。土耳其人对非穆斯林没什么好感,并且结束了阿拉伯人与基督徒之间尚称和平的关系。同时,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占领有价值的土地,给予拜占庭极大的压力。1095年,为了响应来自拜占庭皇帝请求协助的要求,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了由基督教战士所组成的十字军,企图从穆斯林手中重新夺回巴勒斯坦。
征募十字军一事激起欧洲骑士的热烈响应,一方面是出于本身激烈的信仰,一方面教皇也保证只要为圣战而死均可得到上天国的回报。此外另一个诱因,是收复被阿拉伯入侵所夺取的土地。
到了1097年,一支含及朝圣者和教派信徒的三万大军由君士坦丁堡横越到小亚细亚。尽管领袖之间一直争斗不休,而十字军与拜占庭支持者间的承诺也告破裂,这支东征的队伍依旧踉跄前进。在此过程中,突厥人受到重创。法兰克骑士的耐力和体能让他们赢得一连串胜利的战役。安条克于1098年被占领,耶路撒冷则在1099年被收复。虽然许多十字军在战后返回家园,但也有若干强悍的战团留下来建立与欧洲相仿的封建王国。
在巴勒斯坦的十字军统治者,在人数上远远落后于他们试图要控制的异教徒人口,因而采取兴建城堡与实行宽容政策的方式掌控穆斯林。不过,法兰克的文化和宗教博得了该地区居民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