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个方面进行扰乱——1967年6月5日六天战争中的以色列军队·第六
出自————《突然袭击的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天战争的经验
笔者是1968年8月底作为富布赖特研究员到达美国的。当时正值美国竞选总统的高潮之中,尼克松与汉弗莱正在展开激烈的舌战。9月份,我一走进在一年之内对我有很大帮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书店时,使我非常吃惊的是,在书架上并排陈列着几十册以一年前在中东发生的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即通称“六天战争”为主题的新书。这象征着美国很多犹太人对以色列非常关心。鲜艳醒目的“以色列的突然袭击”,在当时对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处于进退维谷困境的美国人来说,好象从被其支持的以色列的壮举中获得了救命的灵丹妙药似的。
不管怎么说,笔者还是购买了相当数量的这些反映美国人想法的书。仅冠以“六天战争”字样标题的书就可以列举如下几种:丘吉尔 [ 投笔从戎注:二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孙子 ] 的《六天战争》(1967年)、多诺万与洛杉矶时报记者合著的《六天战争——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1967年)、美联社的《来自以色列的闪光——中东的六天战争》(1967年)和格鲁伯的《第七天的以色列》(1968年)等。
在兵力上明显处于劣势的以色列,以埃及、叙利亚和约旦三国为攻击对象,首先以闪击战袭击了其中心国家埃及。这一不动声色的闪击行动,可谓突然袭击的又一典型战例。这次闪击战虽然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丘吉尔与盟国共同实施的作战计划那样雄伟壮观,但不管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可以看到它是一种包括很多经验教训在内的突然袭击(含变化无常的欺骗战术)。在整个六天战争期间,以色列为了巧妙地发动突然袭击,自始至终都采取了欺骗作战的方法。它包括能达成战争突然性的战略欺骗、可以提高战争效果的战术欺骗和有助于联合国开展政治工作的外交欺骗等等。在搞清楚以色列的这些活动之前,首先对当时围绕以色列问题的中东形势和有关国家的兵力情况,简单地进行一下分析比较。
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之间存在着历史深远的矛盾不须再说,而利用东西方各大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援助武器)的对立,又使这一矛盾变成了发生实际战争的危机。针对下述情况,即苏制武器源源不断地进入阿拉伯各国、苏联技术顾问不断增加、边境冲突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与规模不断扩大、军事警报屡有发生、维持占总人口10%的军队所需费用负担困难、纳赛尔封锁蒂朗海峡的声明(5月22日)、纳赛尔与侯赛因签订安曼协定(5月30日)和阿拉伯国家逼近以色列的不详动向等,以色列内阁于6月1日决定开战,紧急召回达扬将军为国防部长,并决定首先给埃及以先发制人的打击(也有人说,开战决定是在开战前一天即6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做出的)。总而言之,以色列最后决定于6月5日发动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正如前述兵力对比所表明的那样,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以色列为了压倒敌方,只有以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来歼灭敌人的主要兵力。首先是要对埃及进行突然袭击。这期间,在叙利亚和约旦战线上没有发生什么情况。以色列一直坚持的基本战略方针,是很早以前由精明强干的拉宾参谋长精确制定的。而接受这一基本战略方针,准确无误和巧妙果断地发动突然袭击的技艺则是由空军司令员胡德及其参谋们施展出来的。毫无疑问,国防部长达扬主动承担了最后的战略计划的协调任务;同时还负责拟定战略上与外交上的欺骗计划与组织实施。达扬在1956年10月29日首开战端的以色列和埃及战争期间的“珈底什”作战中,以大规模的欺骗作战发挥了很大作用。当时,达扬同英国和法国串通一起牵制埃及,散布伊拉克侵入约旦的谣言;尽可能推迟敌方的战争动员,不让敌人察觉攻击意图;千方百计地不让敌人知道已召集后备部队隶属南部军指挥;限定尽可能小规模地,不明显地对预定进攻地域进行侦察;即使在开战之后还要让埃及坚信预定的主要战场在其他地方,使其对开战日期及其他事项判断错误,等等。这次作战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巴巴罗萨”作战和诺曼底登陆中美英联合部队的“坚忍”作战那样,组织得非常巧妙。
达扬的这些欺骗活动,从“费用与效果的对比”上来看,也使以色列方面受益不浅。在1956年11月5日“珈底什”作战结束时。以色列控制了24,000平方英里的广大地域(几乎整个西奈半岛),确保了后来进行谈判的优势地位。在这次作战中使埃及损失8,000人,而以色列只损失900人,缴获的武器有:一艘驱逐舰、56辆坦克、260门自行火炮、122辆装甲车和2,984辆普通车辆。用这些战利品来补偿以色列的物质损失还绰绰有余。因此,可以说以色列取得了“以小力获大利”的名副其实的胜利。
达扬的这些活动,在他自己著的《西奈作战日记》(1967年)、休·托马斯著的《苏伊士》(1967年)和伯恩斯中将著的《在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1968年)等书中都做了生动的描述。
开战前达扬采取的欺骗措施
为了使6月5日的突然袭击获得成功,特伦特·达扬究竟采取了一些什么样的策略呢?作为“鹰派”首领而闻名于世的达扬突然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很显然,包括埃及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一下子就会判断出以色列的战争决心。但是,事实上却发生了使人难以想象的事情。6月3日(星期六)夜里,达扬在就任国防部长后的第一次公开演讲中却发表了如下的讲话。他知道,他的讲话马上就会通过电报发向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第二天清晨,《耶路撒冷邮报》做了如下报道:
“达扬国防部长说,……对于埃及封锁蒂朗海峡的问题,以军事手段来对付已经为时太晚,而采取外交行动,下结论又为时过早。达扬宣布说:‘政府……在我上任之前就采取了外交手段。我们一定要在外交上给予解决问题的机会’……”
达扬的这一声明通篇都是假话,这一点在他另外写的《紧急突击——以色列六天战争的战史》(1967年)一书中说得很清楚。达扬的任命使埃及及其他各国的领导人都感到吃惊,但达扬这一声明,恰恰和这些领导人原来的预料相反,这就使他们能安下心来渡过星期日的休息时间。这种麻痹大意确实保证了5日(星期一)突然袭击的成功。
达扬为了让人们相信他星期六所发表的声明,让数千名官兵休假,周末到热闹繁华的场所去游玩,使人们感觉不到任何开战的迹象。而且在各报星期天的晨报上都以照片的形式,大肆报道了这些官兵在海滩和酒巴间游玩的情景。不仅以色列人如此,就连埃及的高级将领们也都松了一口气,在开罗的网球场上呈现出周末的一派欢乐景象。以色列不仅欺骗了敌人,也迷惑了本国国民,而且按惯例召开了内阁例会,公开发表了新闻公报,向有关宣传报道部门公开宣布了讨论的主要议题是:债券和税捐问题、移民和退伍军人的雇用问题、与比利时的文化交流问题、同秘鲁协作开发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问题等等。第二天早晨,各报都发麦了这些内容。以色列的记者、埃及的记者和从世界各地云集而来搜集战争情报的各种人员,都同往常一样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周末,发稿后各自回去休息了。
在政府上层进行这些战略欺骗活动的同时,军队也在战术上采取欺骗措施,企图以此使埃及军队按照以色列所希望的那样进行配备。
第一、以色列海军采取的欺骗措施。只拥有落后于时代的小规模海军的以色列,为了把埃及海军的注意力从地中海吸引到红海方面来,仿效过去的作法,利用少数几艘舰船扮演临时角色,反复暴露在公众面前,实际上是为了欺骗照相机的“眼睛”而循环进行同样的活动。在开战前几天,以色列海军装扮成准备在以红海的亚喀巴湾为中心的地区实施登陆作战的样子,而且在昼间威风凛凛地从陆路将4艘鱼雷快艇运往埃拉特。但到了晚上,又偷偷地掩盖好再返回原地,这4艘鱼雷快艇就是这样来回运送,反复地进行同一行动。实际上,以色列的红海海军部队也只有3艘鱼雷快艇。由于以色列海军的这一欺骗行动,在开战的前两天,迫使埃及的两艘驱逐舰从地中海调出。虽说是两艘驱逐舰,但却占埃及海军兵力的30%,对以色列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帮助。
第二、以色列陆军采取的欺骗措施。南线的以色列军队必须采取措施不让埃及方面掌握到西奈地区展开行动的地面机动部队的真实情况。实施伪装是肯定无疑的,但为了更有效地蒙骗敌人的眼睛,就让小规模的坦克部队在实际配备的后方地域来回移动,并且在其周围堆起很多土堆,看上去好象有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在那里集结。开战时,在西奈地区埃及配备了7个师的兵力,以色列虽然配备了3个师,但实际上只有几个临时编成的小规模部队。
开战前的第三个欺骗措施也是陆军采取的。沙隆将军采取这一欺骗措施的目的是,使敌人误认为西奈中部以色列军队的进攻方向是西奈南部。他使用假坦克进行配备,假装其加强的部队能从两方面展开作战;并且利用这种假象,成功地使埃及方面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即他的主力部队在一旦有事的时候便可通过孔蒂拉向亚喀巴进攻。在1956年的阿拉伯以色列战争中,以色列曾运用这种欺骗作战获得过成功。沙隆将军这次还要采取同样的行动。但是,他的实际任务却是面对苏伊士一直向西前进。
第四,以色列空军采取的战术欺骗措施。其主要任务是分散位于作战地域正面的埃及空军兵力。为此,以色列空军与海军采取的措施相呼应,增强对亚喀巴湾和红海地区的空中巡逻。以色列的战争计划是让人们认为,他企图对西奈南部地区进行空中攻击。埃及方面已把第一线的20架苏制飞机从北部基地转场到南部基地,结果这20架非常重要的飞机,在开战的重要时刻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不仅如此,当一听到紧急情况立即返航时,机场的跑道已被炸毁;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却被正在那里等候的以色列的飞机击落了。
这里拟大书特书的是空军的行动。这与其说是欺骗措施,倒不如说是出人所料的行动更好些。通常在发动空中攻击之前,都要采取电子干扰措施,而以色列空军在6月5日7时45分(开罗时间是8时45分)发动第一次空中攻击时,并没有实施电子干扰。而是以超低空秘密按照海上迂回的航线突如其来,使埃军的雷达显示器上没有丝毫显示就进入了攻击。这是因为,如果事前实施电子干扰,埃军必然会进入戒备状态,袭击就难以达成突然性,事实正是如此。这样,在开战后最初的170分钟内就在地面上成功地摧毁了埃及空军主力飞机300架,占其第一线飞机的90%。这一初战的巨大成功,完全决定了六天战争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当时,能够升空的埃及飞机只有8架。
最后,必须附带说明的一点是以色列对付国际舆论的措施。为了避免遭到联合国的起诉而被谴责为“侵略者”,防止以不完全的形式强行停战,必须给人们是埃及方面首先动手的印象。因此,仅以埃及封锁蒂朗海峡为借口是很不充分的,必须使人们认为全面战争是由埃及首先挑起的。6月5日7时55分,以色列发出了第一次空袭警报。实际上,在10分钟之前,以色列空军飞机早已经起飞离地,这个时候正好是埃及空军飞机早晨巡逻完毕后返回基地实施加油的空白时间,空中没有一架埃及作战飞机。8时15分,以色列广播电台突然中断了节目广播,由以色列国防部长匿名发言人向全体公民发表公告说:“为了对付埃及军队的攻击,现在战争已经开始了。”
从此,斗争的舞台从军事转向外交。外交部长埃本立即飞往纽约,在外交上连续不断地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在政治谎言和国民的愤怒交织在一起的舌战不休的联合国会议上,统一了口径,战场上的将军和提督们都一致对“埃及的挑衅行为”多次进行反击。以色列的攻击到底是“预防”还是“先发制人”暂且不论,但六天战争最初的行动,完全是按照以色列的“预定方案”展开的,这是无法掩盖的事实。同1956年发生的战争完全一样,以色列的突然袭击,从费用与效果对比的观点来分析,也可以推算出令人惊奇的胜利的数字。
埃及方面人员损失达11,500人,而以色列仅仅损失1,084人;埃及方面被破坏的坦克达500辆,被俘获的坦克200辆,而以色列仅损失了61辆;埃及方面损失飞机(轰炸机、歼击轰炸机、歼击机等)共约310架,而以色列仅损失19架。
关于开战时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的基本情况,本文开头列举了很多著作。除了丘吉尔的《六天战争》一书做了生动的描述之外,在拜福德琼斯的《闪击战》一书(1968年)中也做了详细的介绍。对叙利亚和约旦进行的类似的作战,以色列方面也同样获得了赫赫战果。但是,以色列发动的突然袭击作战并没有就此罢休。6月5日的袭击,只不过是以色列和埃及之间战争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瞬间火花而已。
“战场之雾”作战
在对六天战争的研究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以色列情报部所说的“总体战略”活动,在此提及一下也是有意义的。这并不仅仅是为了研究六天战争。在开战前后,包括有组织地实施欺骗在内的军事情报活动(积极的、消极的、进攻性的和防御性等等)都隐藏在突然袭击的精彩画面里,绝对不会暴露在表面之上。但不管是在突然袭击里还是在以后的作战中,这些从不出头露面而做实际工作的人员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援。这就是所谓的“战场之雾”作战,是由以色列情报部长卡利布准将指挥的。
“战场之雾”作战的任务是向己方战斗部队提供准确的敌军情报,特别是敌空军基地的情报(例如准确地通报假飞机的位置);同时,乘双方战斗情况混乱之机,充分地利用己方的成功和敌人的失败,并尽量努力限制己方的失败和敌人的成功所造成的影响。从对敌人的效果来说,就是扰乱敌军指挥,引诱敌人进入圈套,将敌军部队引向错误的方向,使敌高级指挥机关产生混乱、误解和错觉,促使敌军丧失士气,破坏敌军的指挥体系。
具体来说,如对占领地区,就是与政府声明步调一致地传播情报,使之与军事上的欺骗活动相呼应,播送消息;与此同时,使用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无线电通讯频道进行“无线电广播游戏”。如以色列情报部经常搜索调查埃军通信系统的情况(频率、使用密码和通信程序等等),反过来加以利用;推迟和提前发表新闻,可以提高作战效果(故意不发表占领某个机场的消息,致使不了解情况的敌机不慌不忙、毫不戒备地着陆,轻易俘获敌机的笑话时有发生);有时播送似乎真地占领了尚未占领的地方的消息,使敌人误解我方的行动,同时给对方在心理上增加压迫感;隐瞒事实真相,以提高欺骗敌人的效果,甚至有这样的例子,即埃及的当地居民不知道自己军队的失败,而把入侵者以色列的军队当作自己的军队加以欢迎。
此外,在以色列军队占领了约旦的杰里科的时候,以色列竟在48小时之内没有发表这一事实,以色列明明知道占领该地的消息从历史、宗教和民族的背景来看,新闻价值都很高,宣传效果亦很大,但却故意推迟发表。以色列为什么这样做呢?他们认为,杰里科是越过约旦通往安曼的所有道路的连接点,此处的位置在战术上很有价值。约旦军队不知道杰里科已被以色列军队占领的事实,为了向安曼撤退,都想通过杰里科。因此,以色列军队在此轻而易举地俘获了约旦的全部残存部队。
以色列情报部的“战场之雾”作战,除了进行上述活动之外,还监控埃及的战场通信,有选择地实施干扰破坏。其目的是,在埃军的骨干和下级指挥官向上级指挥官的报告中,凡有利于以方的报告,就不加任何干扰地让其原样上报,而对准确的报告则要实施干扰,使其不能很顺利地向上级机关传送。不久,这种干扰的效果显示出来了。埃军虽然企图设法重新建立通信系统,想大量使用有线电或者传令兵,但以色列地面军队已经封锁了道路或者在那里伏击,因此埃军的通信联络始终处于混乱状态。此外,以色列情报部还努力探测这种战场上同开罗上级司令部之间的混乱与不安的状况。针对这些情况,达扬进一步加强了战略欺骗活动。
作战情报的来源还有谍报活动和审问俘虏。一般说来,军人和官员都有一种通病,即喜欢贪功诿过,夸大成功,而把失败和损失缩小到最小限度。特别是埃及军人,这种倾向更为严重。以色列军队情报部不仅努力获取情报和进行监控,而且也非常注意情报的安全保密工作。特别注意不牵连苏联的情报活动,同时也很注意雷达被监控和能进行电子对抗的逆火式飞机。据说,以色列军队情报部自1956年以来一直采用一次性随机密钥式密码通信方式,就连苏联的克格勃和军事情报部、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保障局都破译不了以色列的这种密码。
如上所述,以色列军队情报部的“战场之雾”作战充分地利用了埃及通信系统不完备的弱点,有效地对由于混乱而丧失耳目的埃及军队提供大量错误情报的活动,从而更加扩大了埃军的混乱和不安。战后,埃及方面也整理出了许多情报记录,给人的印象是以色列在这方面未必处于绝对优势。但可笑的是,这恰恰再次证明了“战场之雾”作战的成功。就是说,埃及的领导人和将军们,也把以色列所散布的假情报误认为是己方的情报而进行引用。
1967年6月的六天战争,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突然袭击行动,是按照意图完成突然袭击计划的典范。但其成功却在下次战争中(即1973年10月6日的所谓“赎罪日战争”),成为把以色列置于六天战争中埃及位置的悲剧性的原因。
六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 196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