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作为昔日的欧洲霸主,奥匈帝国为何会败得那么惨,最终烟消云散?

作者: 兵略 2024-09-04 18:56:34

一战之后,曾是世界强国是奥匈帝国一蹶不起,直至解体。在此之前,奥匈帝国的面积在欧洲排行第二大,仅次于俄国。人口排欧洲第三,略逊于俄国与德国。军工业方面尽管不是顶尖的,却也是稳定徘徊在世界中上游水平。不过谁都无法预料战争最终的结果以及之后的走向。

看似强大的奥地利陆军,于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中被俄军打得兵败如山倒。伤亡超过50万,还有约40万人投降。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自豪的联合力量级战列舰圣·伊斯特万号跟联合力量号,竟分别被MAS鱼雷艇跟蛙人击沉,成就了萨尔瓦托雷·托达罗艇长与蛙人的传奇。

 

1725447290959453.png 

 

决策失误

其实,在19148月的总动员完成以前,奥匈帝国参谋部便制订了相应的作战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两个方案,一个方案是把两个主力集团军部署于加利西亚,配合德军东线的一个集团军,横扫俄属前波兰立陶宛的领地。在巴尔干以一个集团军结合地方防卫军压制塞尔维亚。另一个方案便是将主力的两个集团军布置在塞尔维亚,在加利西亚只用一个集团军做防御。

开打之后,奥匈帝国急匆匆地实施了第二个方案。他们很自信,认为能够在俄国人完成总动员前将塞尔维亚拿下。但是,奥军在占领了贝尔格莱德以后,却无法跨过多瑙河。当时的俄国已然完成了集结,120万俄军兵锋直指加利西亚,那里的奥军兵力只有100万。1914年的林堡战役中,俄军轻松粉碎了加利西亚半数的奥军,伤亡是奥军的一半。

士兵语言不通

我们都知道,奥匈帝国是一个二元制君主国。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当代政治运动”问题,德语从未能很好地普及到非传统德语区的帝国省份。

 

1725447328367592.png 

 

而当时奥匈帝国的国内民族并不比那时候的欧洲国家少。有日耳曼人、匈牙利人、意大利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等数十个。不用想也知道,那些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语言跟议会,对于德语自然会有所排斥。

在帝国国防军数量还保持在30万的时候,帝国内各民族的沟通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然而,在总动员令下达了以后,近两百万各族青年一下子涌进军营,语言问题便加剧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虽然说精英军官不但通晓本民族语言,也会熟练使用德语。不过那毕竟是少数,那些老兵很快便被彻底吞没了。频繁的战事使得德语无法在奥军中普及。所以在战争后期,还是有许多的奥军士兵不懂得简单的德语战术指令。这样一大群乱哄哄的士兵推上前线,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1725447350142897.png 

 

战前准备严重不足

萨拉热窝事件的爆发很是突然,以至于奥地利人根本没有意料到这会挑动一场世界大战。老皇帝弗朗茨在接到继承人死讯后的几天内,没有任何对塞尔维亚宣战的意图。因为他的帝国尚未做好开战准备。若非德国皇帝为他强行注入一剂,奥匈帝国的解体会延后N年。

这并不是说奥匈帝国没有相应的备战计划,不过维也纳在战前每一次试图扩军以及购买新军备的提案,皆被另一君主国匈牙利的议会所否决。因此,在战争爆发后,奥匈军队的后勤完全无法供应骤然扩大的国防军。前线什么都要,但后勤什么也没有。

就像是临时入伍的士兵,他们都穿着便衣待在军营,只凭一条特殊布条区别他们跟老百姓。不太完善的铁路网络也完全不顶用。在复杂的战场上,驮畜往往比火车头更管用。协约国舰队迅速封锁亚得里亚海出海口,更让奥匈帝国制造业后劲不足。

 

1725447371627481.png

 

 

在奥匈军所有匮乏的军需品中,最需要的是火炮。以至于奥匈军不得不把一些已有数十年使用历史的老古董运上前线。这般种种,奥匈帝国便难以赢得战争胜利,并在一战结束以后烟消云散了。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