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为解决所需的经费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要中带你筹措“硬通货”,也就是黄金跟外汇。而胶东招远历来都是享有“金城天府”的美誉,那里分布着两千多条可供开采的金矿脉以及一千多个古老的矿洞,特别是玲珑金矿,享有“华北第一大金矿”以及“亚洲金矿之冠”的盛名。
为此,胶东在抗战之时也跟侵占了招远城的日军展开了一场黄金保卫战。胶东曾直接或间接地给党中央秘密运送了十三多万两黄金,为支援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日军对招远可以说是垂涎已久。1939年2月,日军侵占了玲珑金矿,还叫嚣着“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为了实现他们所谓的“产金报国之实效”,日军在玲珑金矿屯驻有一个武器精良的日军中队跟七个伪军中队,在山顶上设置了碉堡,半山腰上围着铁蒺藜跟电网,金矿周围设立了伪军据点,简直就是将玲珑金矿变成了集中营。
在金矿区,日军实施的是法西斯统治,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在矿区周边农村搜罗一些社会渣滓,实行保甲制,建立伪政权。抽丁派夫,征税征粮。每天从农村征抽壮丁千余人,叫他们修工事,筑道路,打矿洞,盖厂房。而矿工们在刺刀以及皮鞭的威胁下,在掺杂着像雾一样的粉尘的巷道中赤脚作业,稍不如意便会被杀害。
1938年,中共胶东特委开创了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特委机关跟部队移驻玲珑山北麓一带,后通过相继建立的采金委员会、工会、玲珑采金局、玲珑武工队、敌工站等组织,组织金矿工人开展反掠夺的任务。而胶东抗日主力部队则是不断地袭扰日军的黄金物资运输线。在党组织跟矿工不断提供情报的配合之下,胶东抗日主力部队先后于日军运输线沿线的沙埠村、小李家、张华山头、槐树庄、黄山馆等地,数次对玲珑金矿的运输车队展开了伏击,且缴获得到了大批的物资。
党的地下组织以及敌工站、武工队等也是各显其能。从1939年再到1945年日本投降,总的瓦解敌军180余人,伪军投诚者158人。曾经于玲珑金矿任选矿课长的日本人山本市朗回忆表示,“到了1944年下半年和1945年上半年,玲珑矿区内外几乎成了八路的天下,连我的助手好朋友姜选也是八路(地下党员)……在矿内只要一集合队伍,工人中的八路就出去送信,所以日军每次出去扫荡,总是遭伏击”。
胶东军民历经艰辛从日军虎口里夺回来的黄金,除了有少部分的自用,其他的都集中到了中共胶东特委(区委)驻地或指定位置,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跟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接力赛的方法上交山东分局转送或直送党中央。
运送黄金的路线也是尽可能取道抗日根据地。按当时于胶东区行政公署秘书处工作的王文正回忆,在1939年到1943年期间,运金主要是经过“渤海走廊”。也就是从中共在胶东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根据地出发,经胶莱河、昌邑、潍县北部沿海地区、清河区寿光等县,南穿胶济铁路进入鲁中区、沂蒙山区、山东分局驻地。在1944年秋之后,因为胶东跟滨海地区的交通线已经被打通,送金路线也从“渤海走廊”变成了“滨海通道”,也就是从胶县、高密穿过铁路,经滨海区诸城等县直达山东分局所在地。
1944年12月,中共胶东区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城市工作的指示精神,为加强对敌斗争,成立了中共玲珑金矿工作委员会(简称玲珑工委),将中共招远县十区区委、工会、采金局、武工队、敌工站等划归玲珑工委领导。在日本投降的前夕,玲珑工委积极地组织矿工严密监视日伪军的活动,开展护矿行动。敌工站则是利用各种关系策动台上村据点伪军副连长刘子欣反正。1945年8月16日夜,在玲珑解放前夕,刘子欣投诚,拔掉了台上的据点,给解放玲珑打开了大门。到抗战胜利的时候,驻玲珑金矿4个伪军中队中有三个伪军中队长,三四十个班排长跟敌工站建立了关系,表示争取立功赎罪。
1945年8月21日,周恩来通过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宣布:“华北第一大金矿——玲珑金矿解放!”至此,日军撤出玲珑金矿,华北第一大金矿完整回归。玲珑金矿及附近矿区也迅速恢复生产,继续支援全国的解放事业。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