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十年的中苏论战开始以后,中苏两国都把对方看成了潜在的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国家。因为当时的苏联想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而且还在中苏边境那里陈列了自己的大军,这一情况也促使我们中国也需尽快备战。在当时所处的在工厂里面设置武装保卫科,在各大地区挖掘防核防空袭地道,还有在农田的外面还架设了重机枪这样的一个年代,中国为此做了非常多的准备。有差不多三千万的民兵队伍,配上上百亿发的子弹,数量众多的枪炮以及数十亿枚的手榴弹,这些都是那时期的代名词。
经过了抗日战争时期游击战带来的深刻教训,明白了要是队伍的枪支弹药非常缺乏,而且武器准备也不好,等到遇到了小股的敌人的时候很大概率就会束手无策。所以,随着中苏关系开始恶化,我国最先需要解决的便是民兵队伍所需求的数量这么多的枪炮。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把在抗战、解放战争还有抗美援朝当中还存下来的武器装备进行改进,把能够兼容7.62mm步枪弹的武器给民兵们使用。之后因为国产56式半自动步枪(简称56半)以及56式冲锋枪(简称56冲)的产能得到了提升,所以给民兵们发放了当时最新的制式武器。
在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六年期间,56冲的生产出了764587多支,56半更是有289 8452支之多。要是把56班机枪也加进来,它们能够确保四百二十个一点四万人制的步兵师们的武器装备的需求。之后到了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三款武器实际上的总产量已经是大于一千六百万支了,这样的数量也是完全能够满足三千万民兵们的武装需求的。
也许会有人觉得那三千万的民兵一起分配一千六百多万支枪械(56半,56冲以及56班)的话是根本就不够的。但实际上那些数额就只是保守估计的,真实产量只会是只高不低的。除此以外,不但会配备上这三款武器,也会有其他的武器得到装备,就像是步兵单位,会为他们配备上重机枪、迫击炮、榴弹炮、防空高射炮还有火箭筒等这类武器。拿七十年代的一个常规的步兵连来说,整个连会配备六挺56班轻机枪、两门60mm迫击炮以及六到九具左右的火箭筒。迫击炮弹药手还有轻机枪副射手是不会配备武器的。那些营属的重机枪连还有81mm迫击炮连,有很多也是不会配枪的,大部分情况都是去扛弹药。按照这样去算,一个编制是一点四万人的步兵师当中,真的会配枪的差不多是八九千人,其他的战士是归属于特殊单位的,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去到仓库取枪用。
而且因为战场经验丰富,那时候不但是非常重视战斗,而且对于后方的生产、野战卫生还有后勤保障工作方面也是非常重视的。因此在规模庞大的民兵队伍里面,是需要划出一部分的人去到后方进行工作的,这一措施也是从间接方面减少了总体配枪率。另外,因为苏联军队是核生化为一体的,有着十分完整的作战能力,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后方的支援工作,也要不断加强在工兵、防化等一些领域的投入。
民兵队伍是直接由野战部队的教官进行指导训练的,而且还有很多人都是有着多年作战经验的老兵,因此在综合实力上,这有三千万规模的民兵队伍是不弱的。甚至要是拿个人单兵作战技能来说的话,他们也是能够跟美苏那些一流军队进行比较的。这主要是因为在训练的时候,野战部队的教官最开始强调的就是射击、爆破、拼刺、土工还有投弹这5种技能的掌握使用。
就是由于我们中国当时有着战斗素质一流的野战部队还有规模庞大且素养也好的民兵们的存在,当时主流使用的那些枪炮(122mm榴弹炮还有85mm加农炮等等)很多都是以“三战”的需求来生产的。有着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美苏曾经也是有过想要进行拉拢的。而民兵部队没有进行升级变成野战部队,其中的原因也不是番号还有编制上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内生产以及防线构筑方面的需求。那个年代的中国经济并不发达,急匆匆地扩充野战部队就只能够加重民众们的生产负担。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