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群雄混战,能人百出,为什么没有人选择周天子?

作者: 阙里 2021-12-27 20:03:16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无疑就是一个乱世,并且这个时期人才辈出。如为秦国变法的商鞅;改革齐国为此基本奠定了齐秦争霸格局的邹忌;在秦国倡导推行连横策略的张仪;攻破函谷关的匡章,还有李俚、吴起、吕不韦、李牧、廉颇还有蔺相如等等数不胜数。他们都在战国七雄当中搅弄风云,对战国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1640605958218096.png 

 

那为什么战国时期有那么多的能人义士几乎没有人去为周天子效力,连自保也是一个问题。在战国时期,随着霸主政治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明面上拥护支持东周王室的晋国被一分为三,齐国正统的诸侯王位被田氏篡夺,而后更是出现徐州相王还有五国相王的事情,这也标志着周王的权威已经彻底消失了。所以在战国时期为什么基本上没有有才之士去投靠周王室,为周王室效力呢?

 

1640606272573839.png 

 

首先就是周王室自身的原因了,周平王放弃了关中地区迁都到关东的洛邑,周王室的实力更是在一步步减弱。而在晋国被一分为三还有田氏伐齐的时候,丝毫不敢对那些已然违反宗法制以及分封制的新行为进行讨伐,反而还将与自己礼法不符的魏、韩、赵、齐这四国封为诸侯,这里也能看出周王室已经完全没有自己的威信了。于是就这么一步步地原本应属于周王室的疆土就被战国七雄蚕食了,也跟战国七雄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一看就没有发展的前景,也就更加没有人才会来投靠了。

 

1640606293414043.png 

 

其次就是疆域还有地理位置的原因了。就跟卫国一样,吕不韦、商鞅还有吴起他们都是卫国人,不过我们都知道这三个人都没有为自己的母国卫国效力,原因就是卫国的君主并不是一个选贤任能的人,有才之士得不到重用,那他们就会去投奔其他有能力的诸侯。周王室所处的位置跟卫国是一样的,他们不但是城池有限,甚至还位于韩魏赵齐这些大国的包围当中,地理位置方面十分危险,容易遭受攻击,而自身的实力又不足,局限性也就更大了。

还有就是跟战国七雄的君主相比来说,周王室就没有出现过想要招揽贤才的动向,而战国七雄各个都是求贤若渴的,更是将天下的有才之士纷纷招揽到自己的手下,跟自己成就一番伟业。这也更会吸引智者投奔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1640606323506946.png 

 

最后就是周王室对于自己推崇已久的宗法制跟分封制非常坚定,也一直受周礼的约束,他们不会挣脱出自己给自己立下的束缚,也就很难将人才不拘一格地接纳进来。而这一份坚持在当时需要在“大争之世”的战国来说过的话毫不重要,七雄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周礼的限制。在春秋时期诸侯很多都是功臣还有王室的分支。随后士人崛起了,出现了许多变法改革运动,这些人才都是统治者需要关注拉拢的重要对象,就比如楚国的楚悼王将士人出身的吴起任命为宰相;秦国进行商鞅变法以后的对有功的士兵授爵。而对于周王室来说,他们非常坚定“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秩序,这也意味着周王室是不可能会对士人进行重用的。

所以上述的种种都是导致战国时期人才众多,而为周王室效力的人才几乎没有的原因,当然也会有其他没有写到的原因。不过这种现象出现都是双方共同的选择,东周王室也愈发地衰落,战国末期的时候被秦国吞并了,这也为秦国之后的吞并六国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