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说白了就是人力、物力以及智力的大比拼。从鸦片战争再到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被迫打了一百多年的仗,可以说全国人民没有一个是不讨厌战争的。抗日战争的胜利让人民看到了和平的曙光。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状态当中,国内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工作。不过就在新中国成立一年以后,朝鲜战争爆发了,朝鲜政府请求出兵进行援助。
一九五零年的十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人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但是在正在建设发展的新中国在武器装备上还是极度欠缺的,并且还缺少购买武器的现汇。便派了周恩来还有林彪奔赴苏联进行武器装备问题的商谈。当时苏联的领袖斯大林迫切的希望给中国可以入朝参与战斗,为此提出能够给中国提供作战武器。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期,毛泽东在十月十三日给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致电表示,希望他可以跟斯大林协商将武器用租借的方式借给中国。不过苏联则表示要把他们的武器装备折价卖给中国并对中国进行贷款。后在一九五一年二月,周恩来在北京跟苏联驻华的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签署了一份有关苏联给中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的协定,协定里面规定了把一九五零年十月十九日中国入朝参战为界限,在这之前的订货中国全部都要向苏联交付全款,而在这以后中国只需交付一半的价款。对于后面的半款,苏联给予的说明是抗美援朝应该由中苏两国共同负担,即两国各自出一半的钱。其实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中国对朝鲜的援助都是无偿的,反之苏联就不这样了。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斯大林也曾经无偿提供出一些武器装备,主要是用来弥补双方出现的不愉快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姿态。苏联所提供的一些陆军装备很大一部分都是此前二战之时使用的旧武器。比如苏联军队其实已经装备有AK-47自动枪,向中国提供的也就是波波沙-41冲锋枪。在坦克方面,苏联已经逐渐换装成了T—54,于是就把他们淘汰下来的差不多三千辆的T-34送到了中国,甚至非常多坦克的表皮上还留着对德作战时造成的弹痕,苏联只是为它们刷了一层新的油漆上去。最开始时苏联提供给中国的7个师的空军装备里面,配备有6个师的米格—9,这一款战斗机是苏联在1946年研制出来的,不过苏联对这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并不满意。
而且中国空军领导人这边也认为这款战斗机的战斗力无法支持中国跟美军的F-84进行交战,对抗F-86也更加不可能,就这一点,与苏联那方的顾问产生了争吵。后来的斯大林顾虑到了中苏两国的关系,才在一九五一年五月向毛泽东2次致电表示歉意,而且还无偿赠送了372架的米格—15。在中国接收了苏联交付的第一批武器以后,斯大林听闻中国竟然无偿把3个师的武器装备送给朝鲜军队,他为了彰显苏联拥有更高的风格,决定要为中国再次无偿援助二十个陆军师规模的武器装备。后来又在一九五二年把六十架伊尔-28轻型喷气式轰炸机销售给中国,这一次的交易是斯大林还在世时唯一的一次向中国提供苏联现役的新式装备。
在抗美援朝战争这一时期,苏联一共为中国提供了有六十四个陆军师以及二十三个空军师的装备,其中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是半价的形式提供的,就这些武器装备,让中国背负了有三十亿的军火负债,折合成当时的美元就是十三亿美元。而后在一九五五年苏军从旅顺撤退的时候,又向中国移交了一批折价是九点八亿人民币的武器装备。中国在欠下的所有的欠款里面,军事方面的就占了全部的60%以上。正是从苏联那边得到了这些武器装备,使得中国的战术作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就如一九七零年时毛泽东跟金日成会见的时候表示:“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它总帮助了我们军火和弹药嘛,算半价,还有汽车队。”
在中苏关系发生破裂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内有过传闻说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十分慷慨,而后面的赫鲁晓夫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撕毁援助合同以及向中国“逼债”的角色。事实上可能是相反的,从历史档案的记录或者那段事件的亲历者的回忆来看,在苏联的历任的领导人里面,对中国的援助最多而且质量也最高的应该是赫鲁晓夫了。
一九五三年的三月五日斯大林去世,而且也没有留下任何明确的指示表明接班人的人选,这就使得内部高层之间互相竞争。同年九月,赫鲁晓夫担任的是苏共中央的第一书记,该职位跟斯大林此前担任的总书记也无法相比,所以赫鲁晓夫急切的需要外界对他给予支持。按照俄罗斯解密的档案所记载的,一九五四年九月赫鲁晓夫第一次前往中国之前主持并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在会议上决定了要加大对中国的援助,以此当作一份礼物送给中国。对于这样的决议,伏罗希洛夫则表示这么做会给苏联的经济带来巨大的麻烦,赫鲁晓夫给予反驳,表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中国人明确感受到中苏两国的友谊。最后就是按照赫鲁晓夫所说的,在他前往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的庆典的时候,他把以前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做法给否定了,将中苏关系里的一些不平等约定取消了,而且还决定要从旅顺撤军将基地交还给中国。在常规性的武器方面,也不再是斯大林时期的将苏联已经淘汰的旧武器卖给中国的做法,而是改成了向中国提供苏联现役的装备的样品以及武器的生产技术。
从一九五四年开始,苏联将米格—17样品还有它的全套资料全部都提供给了中国,基于此,在中国的不懈努力之下,在一九五六年便成功防止成功了,将之称作歼—5歼击机。在枪械方面,一九五五年一月之后,苏联将C-41半自动步枪、AK-47自动枪以及捷克加列夫轻机枪等相关的技术资料提供给了中国,中国也十分成功地在第二年就将他们仿制完成,分别是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也就是自动步枪)以及56式轻机枪。还有坦克火炮方面的,苏联把它们现役的T-54A坦克以及各类火炮的样品图纸也都提供给中国,中国坦克火炮仿制成功以后称作59式坦克以及带“5”字头的各类火炮。所以,在苏联的援助之下,中国的军工水平在五十年代后期就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的常规武器方面也已经接近或者是成为当时世界中的先进水平了。
而赫鲁晓夫时期给中国最重要的援助就是帮助中国建造核弹、导弹生产企业以及相应的技术了。在一九五四年赫鲁晓夫来华访问时,毛泽东向他询问苏联是否可以在核弹还有导弹技术这些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支持,那时对此请求是进行了婉拒的。在一九五六年,东欧出现了反对苏联控制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不但如此,苏联国内的一些元老也要求能够将赫鲁晓夫推翻,虽然他的军队打到了很多的中央主席团成员,但是他还是处在内外交困的状态。于是赫鲁晓夫便向中国表示希望能够得到支持。毛泽东对此问题马上连夜展开了讨论研究,考虑到要照顾中苏关系以及赫鲁晓夫算是比较好打交道的人这些因素,最后确定公开表态对苏共中央的支持。
既然赫鲁晓夫有求于人,所以在七月十八日的时候聂荣臻指出中国可以借此机会和赫鲁晓夫提出核技术援助的问题,周恩来向毛泽东进行请示以后立即做出安排。对于这次的提出,苏联的反应十分迅速,马上就让驻华总顾问给中国做同意的答复。按照早些年解密的俄罗斯档案的记录,赫鲁晓夫在苏联军方的极力反对之下,决定给中国提供原子弹的生产技术,还在建造核工厂方面给予帮助。
后在两国签订了新的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毛泽东也在六十一国共产党、工人党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赫鲁晓夫战胜“反党集团”,而且也拥护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领头地位。一九五七年年末,苏联也开始履行协议上的内容,将P-2导弹的样品提供给中国,P-2导弹是中国导弹事业起步的最早样品。第二年开始,将必备的核工业设备提供给中国,而且还往中国派了近千名专家建造工厂、核试验场进行研制等等,由此中国迈进了核工业建设以及研制核武器的新阶段。
不过,一九五八年夏天,中苏两国因为“长波电台”跟“联合(潜艇)舰队”事件出现了矛盾,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开始减少直至暂停。在一九六零年七月中央政治局还开会商讨“反修”问题,但是在此同时,赫鲁晓夫把在华的专家撤回的消息传来,会议中的人都十分希望尽快把苏联的债务还清,即便是需要勒紧裤腰带。所以有人说:“争口气,明年把债还掉。”也有人表示:“共赴国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而毛泽东也是十分坚决的表明要在次年把债务还清。所以在当时中国缺食少粮的情况下一定要还回去展现了一种自强无畏的气概。而且毛泽东还带头不吃肉,来跟全国上下共度难关。
中国展现了这种不向苏联屈服的态度使得赫鲁晓夫处在尴尬的境地了。于是他希望能够将中苏关系缓和一下,在一九六零年年末到第二年年初,稍稍地对中国国防以及经济方面提供援助。在六一年二月,还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会把那时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的样品还有所有的技术资料全部都给中国。还跟毛泽东表示可以借给中国一百万吨的粮食以及五十万吨的古巴糖。在三月八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对赫鲁晓夫的想法表示了口头的感谢,不过由于不再想欠粮食以及要“争口气”,并没有接受。
后在一九六一年三月的时候,苏联又提出了在之前中苏两国贸易当中中国欠下的十亿卢布逆差可以分成五年来偿还,并且不计利息,在四月的时候两国达成了协议。但是在同一年的夏天,因为阿尔巴尼亚等问题出现了严重的恶化,苏联又不愿意兑现派专家前往中国跟恢复援助的承诺了,中国也进行了全面的“反修”斗争,所以因为苏联“逼债”使得中国经济困难的说法在基层以及民间传开了。不过事实上在中共中央写给苏共的公开信以及政府申明里面完全没有出现过“逼债”这两个字。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