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也就是太监一直在封建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宦官问题,长期都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下的毒瘤。历朝历代,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好的其实并不多见。明朝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宦官专政,宦官专政尤其出名,而且明朝还是一个宦官涉政时间最久、手中权力最大的朝代。
宦官专政这个问题以成祖皇帝登基作为开端,后来在英宗时期的王振跟武宗时期的刘瑾的推动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最后靠着魏忠贤的努力攀爬最终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太监帝国”。
接下来谈谈明朝宦官发展的历史:
明朝初期,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对于前朝的兴亡还是颇有了解的,因此他有过很多举措从根本上去抑制宦官专权的可能性,但是这样是情况明成祖时期就发生变化了。从朱棣起兵最后到称帝那一段时间得到很多宦官的助力,这就使得朱棣非常信任宦官将之视为心腹并且还疏远朝臣,就这样,明朝的宦官逐渐开始染指权力。明宣宗朱瞻基时期,专门设立了一个用来培养宦官的组织机构——内书堂。这个机构由司礼监(宦官执掌的朝廷官职)在里面担任某些重要的职位。在内书堂里面,竞争激烈,实行优胜劣汰的制度,需要对《四书》、《千字文》、《孝经》以及《百家姓》等等的内容熟悉,若是最后出来的成绩不好,只能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太监,成绩优异的话,就会给他们分配个比较重要的职位上面,例如御马监或者内官监等。
这些从小培养的太监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需要烦恼,学习时间非常充裕,所以这些太监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算不全通那也有一门精通的。比如明朝一个名为冯保的宦官,他在任职司礼监的时候还监刻了《帝鉴图说》以及《四书》等一些书籍,这要是没点文化水平,怎么可能让宦官去监督。
随后在明英宗时期,宦官手中的权力更大了。明英宗继位时还很年幼,负责服侍他的是叫王振的太监,每天都在一起玩,就这么渐渐的,明英宗非常信赖王振,对王振意见听之任之。王振还不断收纳太监和锦衣卫做同党,逐渐形成一股极大的势力。权势大了之后行事更是无所忌惮,有时竟然还假传圣旨,踢除挡在他前面的拦路石,明目张胆地干涉朝堂内政,无人可以制止他,由此,开创了明朝宦官干政涉政地先河。有了这么一个先河,许多宦官的胆子愈发的大,在发明朝开始衰退的时候,因为生土木之变使得朝廷的许多职位都有空缺,于是宦官便将自己的势力安插到空位之中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后在明宪宗时期,宦官的权势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明宪宗甚至将军政大权交付到了宦官汪直的手中,让他掌管十二团营。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最后一个大太监,他可以称得上是权倾朝野,手中的权势非常大,排除异己,为所欲为,屡兴大狱,给老百姓带去了无数的灾难,进一步加重了明朝的政治腐败问题。魏忠贤还被称作“九千岁”,这名号跟皇帝的“万岁”已经相差不远了,很多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这足以看出魏忠贤的权力之大。
从上面那些种种的事情种能够看出明朝时期的宦官是一股难以忽视的力量,他们刚开始的时候还是起着正向的作用的,帮助皇帝分担了不少的事务,得到了皇帝的认同。比如郑和的七次下西洋,为宣扬明朝的威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是在皇帝的过于放纵之下,宦官的野心逐渐变大,和朝廷大臣争抢权力,致使明朝内部被逐渐的瓦解,只想着内耗分裂,不去一致对外,互相拉后腿,这也就间接引起了明朝的灭亡。明朝是宦官最多的朝代,最多的时候人数能够高达十万,所以明朝也被叫做太监帝国,他们手中的权力不断增多,直至将他们推到了历史巅峰的位置。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