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12月,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抓住唐朝廷空虚腐败之机,联合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约15万兵力(号称20万),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以清君侧为”为借口,在范阳(今北京)起兵。
当时,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经战已经一百数十年。河北各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太守、县令等或逃或降。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国“大燕”,改元圣武。公元757年,安庆绪杀其父安禄山,自立为帝。不久,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并接收了安的部队,兵返范阳,自称“大燕皇帝”。
公元761年,史思明的军队发生内讧。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开始离散,军队屡屡为唐军所败。
公元762年,唐代宗继位,向回纥借兵,收复洛阳。公元763年春天,史朝义走投无路、自缢,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安史之乱被成功平安,向回纥借兵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整个战争的转折点。那为什么要向回纥借兵呢?
公元647年,也就是唐贞观二十一年,回纥酋长吐迷度在独逻河(今外蒙古土拉河)建立回纥汗国。立国后,回纥一直与唐朝关系友好,双方多次和亲。
到安史之乱时,唐朝无力压制周边,回纥汗国从大国藩国中独立。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向回纥借兵。回纥派出4000骑兵协助平叛。作为回报,唐王朝答应每年送给回纥绢帛两万匹。
参加平叛的回纥军队虽然作战英勇,但纪律十分松散。每到一处就大肆劫掠,与叛军无异。这给唐朝留下极大隐患,无异于在心脏上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
收复长安后,回纥军在长安城公开劫掠。唐朝政府拿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只能默许他们的暴行。回纥人长期盘踞在长安城里,衣食住行都由唐朝负责。他们经常在街头惹是生非,引起老百姓的切齿痛恨。
凭借镇压的功劳,回纥还不断要挟唐朝,要用他们的马匹换取唐朝的绢。但交换不是不等价的。他们逼迫唐朝用高于市价好几倍价格进行交换,回纥一匹马要换唐朝的三、四十匹绢帛。当时,即使唐朝愿意,也拿不出那么多的绢帛。经多次交涉,回纥才同意减掉一半。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经过双方朝廷的多次协调督促,回纥兵才陆续离开大唐境内,返回回纥。长安城才终于摆脱这些异族士兵的骚扰。
公元788年,回纥请求唐将“回纥”改称“回鹘”。唐朝准许改名。
后来,因统治无道,回鹘内讧不断。一部分回鹘人南迁侵犯唐朝,被唐朝军队打败。一部分西迁,演变成现今的裕固族。留在原地的回鹘人不断融入契丹,因此有了“契丹半回鹘”的说法。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