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友谊命相通、情相系,风雨同舟。两国关系坚不可摧,所以中国人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同样,巴基斯坦也把中国人民当做亲兄弟来对待。
两国的关系如此好,完全是靠一位位领导人来推动的。但是巴基斯坦前总统——佩尔韦兹·穆沙拉夫,是一位身兼军事、政治最高职务的人物。但却在位时遭到背叛下台,之后不得不流亡海外。
当时,很多人以为他会选择流亡中国,但是他没有。反而他选择去了英国。这十分令人费解。
穆沙拉夫,生于1943年英国殖民下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四岁时跟随父亲移民到巴基斯坦。六岁时跟随母亲从巴基斯坦来到在土耳其任外交官的父亲那里。正是这个时期,他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军事家。
此后,穆沙拉夫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18岁时,穆沙拉夫进入了巴基斯坦陆军军校。期间,各项成绩都十分优秀,尤其精通炮兵战术。
军校毕业后,穆沙拉夫当上了一名炮兵军官,并在和印度的两次军事冲突中表现突出,屡立战功,在军事方面开始显露出色的军事天赋。
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穆沙拉夫先后担任了军事秘书和作战局长。上司颇为看重他,并推荐他到巴基斯坦总参谋指挥学校、和英国皇家国防大学进修。
期间,由于表现出众,穆沙拉夫获得了卓越勋章、新月勋章。1991年晋升少将,四年之后晋升中将;1998年直接晋升上将,担任了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成为了巴基斯坦军队的最高指挥官。
一直以来,巴基斯坦军政两界有着很深的矛盾。到他这任,也不例外。他一直认为总理谢里夫试图染指巴基斯坦军队,两人始终是剑拔弩张。
1999年,在穆沙拉夫赴国外进行军事交流时,巴总理谢里夫宣布革除他的最高军事长官职务。由于他在军队的根基非常深厚,关系复杂,谢里夫这一举动,几乎没有奏效。
穆沙拉夫在国外听说此事后,直接安排手下将总理谢里夫监禁。在进行了一系列安排之后,他紧急回国,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谢里夫政府,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谢里夫直接不服,把诉讼打到最高法院。最终法院支持了穆沙拉夫,认为这场军事接管是一场必要军事行动,承认了他的合法性。
2002年,穆沙拉夫正式担任巴基斯塔总理,开始了他对巴基斯坦的统治。他既是巴基斯塔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是政府首脑,也是巴建国以来第一位集军事和政府首脑于一身的人。
执政期间,穆沙拉夫严厉治理贪污,对贪污腐败零容忍,对此也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反对派开始勾结这些人与穆沙拉夫作对。他们认为穆沙拉夫违反了宪法,因为巴基斯坦宪法规定,国家元首和军队的统帅不能是同一个人,防止发生专制统治。
为了树立政府清廉之风,他主动公开财产,为其他官员做出榜样。其次他还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为发展经济出台了许多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经济复兴的道路。在他的领导下,国内经济发展实现了新飞跃,国内经济生产总值翻了两番。
在穆沙拉夫任总统的八年间,巴基斯坦大力发展经济,和周边国家关系非常友好。同时,大力发展和中国的友好关系,认为中巴关系是巴基斯坦对外战略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中巴关系。
虽然他在任期内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但关于他身份的反对声浪越来越大,为了平息反对的声音,他主动辞去军队的职务。
但这个做法并没有让反对派感到满意,到2008年时,各方面形势已对穆沙拉夫极其不利,他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此后穆沙拉夫流亡到了英国。
在英国躲了5年后,穆沙拉夫认为国内形势尚好,准备回到国参加总统竞选。但是,回到国内后他就立刻遭到逮捕,虽然后来保释出狱,但是不得不再次以看病名义逃亡到阿联酋。
为什么穆沙拉夫逃亡避难时,没有选择中国呢?很多人认为有以下几条原因。
一是巴基斯坦与中国是传统友好国家。无论是谁担任巴基斯坦政府首脑,中国都要和他保持良好关系,而穆沙拉夫在国内极具争议,收留他涉及到了各个方面的利益,甚至有可能会危及中巴友谊。
二是生活习惯不同。穆沙拉夫是伊斯兰教的穆斯林,选择与自己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相近的国家最为合适。所以,他选择了同样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联酋。
穆沙拉夫作为一名成熟的官员,深知国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中国在自己任期内给了自己许多的便利,这个时候不能给中国添乱,更不能破坏两国建立如此之久的中巴关系。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