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过是纸老虎之举罢了!

作者: 兵形 2021-09-09 10:18:16

1969年3月,中国在珍宝岛成功伏击入侵的苏联军队后,中苏关系开始进入“低谷”。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之众。但最终苏联方面还是没有选择南下,直到苏联解体,双方也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苏联最终没有采取行动呢?

一、曾经的好兄弟闹掰了

苏联不仅仅是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在朝鲜战争、一五计划中给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工业等援助与支持。

我国能够快速地完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建立完善的重工业体系,可以说苏联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中国的专家学者也都一致地认为,苏联对于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所以我们都会称苏联为“老大哥”。

然而这位“老大哥”却慢慢的发生了转变。

自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一直希望在社会主义阵营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希望将苏联的海军驻扎在中国东北,这就和中国向来主张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背道而驰。

另外苏联还想在中国沿海建立军事长波电台以及与中国建立“共同核潜舰队”的要求被拒绝。

几番下来之后,1960年,苏联单方面撤走了全部的在华援助专家以及援建的工程设备,这也让中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瞬间降到了冰点。

再加上珍宝岛战役的冲突,中苏之间彻底进入了“冷战期”。

在中苏交恶后,苏联方面甚至在中国的蒙古和东北、新疆边境部署了几十个师,上百万的兵力。

而中国方面也严阵以待,并且开展了三线建设,逐渐将中国边境地区的重工业和重点单位向内陆转移,并开始深挖洞,广积粮,以备不时之需。

双方在这一期间都非常紧张,莫斯科到北京的专线电话也停止了联络。

面对苏联的“钢铁洪流”,战争仿佛一触即发,但最终战争并没有真的打响。

二、你有我也有核武器

1950年朝鲜战争中,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在记者会上公开声明会考虑使用原子弹。两年之后刚刚上台的艾森豪威尔再一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声称为结束战争不惜扩大战争和使用核武器。

之后美国也多次对我国进行核威胁,面对西方国家这种肆无忌惮的行径,毛主席明确表示研制原子武器的战略意义,在1958年6月提出“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

再加上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也让中国方面看到了美苏这两个有核国家之间是不敢贸然开战的。

为了保障我国的国防安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配合国家迅速地研制出了属于我国的核武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同时也研制出了具备运载核弹头能力的弹道导弹,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有核国家。

当时在珍宝岛冲突之后,苏联所谓的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在冷静地分析完中国的核潜力之后,也突然没了动静。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为2至2.5万吨的原子弹,从数百公里外的双城子发射到罗布泊。

而就在这次核危机爆发前夕,中国还先后进行了当量为2至2.5万吨当量的地下原子弹裂变爆炸和轰炸机空投的当量约300万吨的氢弹热核爆炸。

当时美苏两国的地震监测以及卫星几乎都收到了这次能量巨大的爆炸信号,双方也十分清楚中国此次核爆炸的意义所在。

美联社甚至称“中国最近进行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了获取某项成果,而是临战前的一种检测手段。”

所以当中国牢牢地将核武器抓在自己手里时,苏联也得考虑再三,最终选择冷处理,没有真正的对中国开展打击。

三、美国需要中国

除了中国自身的核武震慑与举国上下的团结外,美国的态度也影响了苏联对于中国的战略决策。

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势不两立,在军事上,美苏都有着足够毁灭对方好几次的能力,所以美苏双方在冷战期间都一直保持者相互的克制与制衡,而苏联和美国谁也不愿意率先使用核武器。

在中苏交恶时,苏联外交部还专门秘密召见了美国大使,告知美国苏联试图对中国使用核弹的想法,来观察美方的态度。

但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美国深陷了越南战争的泥潭,先后派出了几十万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却因为越南人民的英勇抗击,付出了惨痛的伤亡,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

再加上当时中东地区战争频频,中东各产油国抵制美国,造成了著名的“石油危机”,严重的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让美国一度出现了经济上的“滞胀”。

种族问题和反战也让美国国内社会出现严重分化,各方面的影响让美国在冷战中逐渐处于守势。

所以当中国与苏联关系严重恶化时,美国便开始尝试推动同中国的关系,试图和中国“破冰”,拉拢中国。

所以当美国大使得知苏联试图对中国动用核武器时,立刻将这个消息传回了华盛顿,美国方面立即在各大媒体报纸上释放出关于“苏联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核打击”之类的言论,让苏联在舆论上处于劣势,同时也给中国方面提了醒,这也让苏联方面顿时处在了一个被动状态。

除此之外美国在此之前还向苏联“透露”了自己手中的“王牌”,这就是美国在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破译出来的苏联密码。

1631153189411471.png

可以说美国是在用行动向苏联表示自己的态度,也是对于中国的“示好”。

不仅如此,随着“小球推动大球”乒乓外交的展开,美国总统尼克松派当时的国务卿基辛格在1971年秘密访问中国,向中国释放出了诚意与善意。

1972年尼克松访华,宣布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不再敌对,这在当时全球看来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尼克松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这七天也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1631153260790298.png

之后,中美在1972年2月28日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631153292642898.png

     而在同年的5月尼克松又就到了苏联,和勃列日涅夫签订了《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美国的这一举动也让苏联方面倍感压力

毕竟此时的中国和美国已经“握手言好”,如果中美联合起来,那苏联是肯定吃不消的。

所以美国当时的态度也是影响苏联对中国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六、苏联自身日子不好过

1631153354291059.png

尽管当时苏联的军事实力十分强大,但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赛”,致使苏联内部的经济体系严重失衡,重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农业、轻工业的发展明显迟缓。

更何况,当时美国和苏联进行的是烧钱的“竞赛”,苏联为了在太空、军事等科技方面不落后于美国,将巨额的资金投入到了这方面,这也使得人民生活的水平并不高。

1631153385393669.png

而且当时中国也是国际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在意识形态上都是有共同点的,所以当时苏联国内也有着不少反对的声音,影响了苏联高层对中国问题的决策。

再者如果一旦和中国开战,中国广袤的土地拥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十几亿规模的人口也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吞并中国。

1631153404663748.png

而中国也不是东欧或者阿富汗,更何况在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中,苏联也没有摆脱“帝国坟场”所带来的影响。

另外倘若开战,这无疑是对于苏联的经济的再次打击,而且苏联也不可能让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坐收渔翁得利,这样岂不是得不偿失

1631153491648973.png

就这样,在外部形势和内部矛盾等多重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苏联曾经部署在中苏边境的百万雄师和各种武器设备,也最终成为了一个“摆设”,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新中国也在这一路风雨之中茁壮地成长,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越走越远。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