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叛乱
孔有德,明清之际辽东盖州卫(今辽宁省盖县)人,字瑞图(约1602-1652)。崇祯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四年(1631年)率军援辽,至吴桥起兵叛明。旋陷登州地区,自称都元帅。六年(1633年)与耿仲明渡海降后金,授都元帅。崇德元年(1636年)封恭顺王。后隶汉军正红旗。从清兵入关,进攻陕西大顺军,又下江南。顺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将军,下西南诸地。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驻桂林。九年(1652年),李定国军破桂林,兵败自杀。
中文名: | 孔有德叛乱 | 领导人: | 孔有德 |
地 点: | 登州 | 朝 代: | 明清之际 |
时 间: | 崇祯四年(1631年) |
人物介绍
自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战役以后,清政权在东北迅速崛起,到崇祯年间(1628—1644),已基本上控制了东北地区,并伺机入关,山东半岛已成为明朝防御清军渡海南下的前线。崇祯五年(1632年),发生在登莱沿海的孔有德叛乱及明朝平叛战争是明末山东的一个重大事件,对明清对峙的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有德是原明朝辽东总兵、左都督毛文龙的部下。自天启年间(1621—1627)到崇祯初年,毛文龙部以辽东沿海金州、朝鲜皮岛一带为根据地,屡次袭击清的后方,给清军造成了威胁。然而这支部队军纪败坏,不听明朝政府指挥,冒领军饷(据工部徐尔一疏,东江实收,自二年至七年,共银一百五十万有奇,宁远则每岁三百万银),骚扰地方,引起明政府的忧虑。崇祯元年(1628年),袁崇焕视师辽东杀毛文龙,收编了该部。其部下分散驻扎在辽东半岛南部、山东北部沿海及渤海湾长岛等岛屿上。由于没能得到明政府的信任,加上清政权的分化利诱,这支军队不时有小规模的叛乱和闹事。
过程
崇祯四年十一月,孔有德奉命率军援辽东,至吴桥(今属河北),遇大雨雪,众无所得食,遂领3000士卒反明,连破山东陵县、临邑、商河、青城、新城等城,进抵登州。明登州总兵张可大、巡抚孙元化合兵与叛军战于城东。官军先胜后败,损兵折将甚多。五年正月,叛军在明登州守将耿仲明的配合下,攻占该城。登州是明军制造新式火炮和训练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师与工匠,以及大批经过训练的炮兵,俱为叛军所获。后又连下黄县、平度。并以伪降诱杀由天津前来招抚的明将孙应龙及其所带3000士兵,获得大批舰船。八月,山东巡抚朱大典奉命督总兵官金国奇等率兵数万平叛。孔有德几战失利,闭城固守登州。官军筑长围,断粮道,使叛军陷于困境。孔有德、耿仲明等于十一月留千余人守登州水城掩护,暗率万人乘船出海。不久,明参将王之富等以坑道爆破攻克水城,尽歼留守叛军。孔有德于六年春至旅顺(今属辽宁)。明守将黄龙出师拦击,迫其退至小平岛(今旅顺东70里)。叛军被困于该岛附近海域半月,因伤亡被俘及重投明军等因,减员数千。孔有德遣部将张文焕潜至盖州(今盖县),请降后金。在后金军及朝鲜军的接应下,孔有德和耿仲明领兵1.2万余人于镇江(今丹东附近)登陆。后金帝皇太极遣贝勒济尔哈朗将孔有德迎至盛京(今沈阳),任命其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
点评
孔有德叛明,给后金带去大批炮兵和舰船,对尔后明清战争影响至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