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武陵里战斗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在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一部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鲜德川以南,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以神速的动作,插入敌人纵深,于武陵里向南朝鲜军发动的突袭战斗。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中文名 武陵里战斗
●时间段 1950年11月7日~12月24日
●事 件 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二次战役中
●意 义 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背景
武陵里位于后仙游峰西边一条西走向的山沟里,沟口大同江奔流南下,沿江岸有去德川的主要交通干线,并行的铁路和公路桥跨在沟底河口上,这就是武陵桥。在桥附近,大同江西岸是悬崖绝壁,因此,武陵桥就构成了德川去南川的咽喉。
志愿军入朝参战并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使"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彻底破产。11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确定,在未完全判明中国军队参战意图前,继续坚持以军事进攻迅速占领全朝鲜的原定计划,同时批准"联合国军"总司令D.麦克阿瑟关于轰炸鸭绿江上所有桥梁的计划。
在朝鲜战场,麦克阿瑟准备发动"最后的攻势",计划先以地面部队进行试探性进攻,查明志愿军实力和行动企图,以航空兵摧毁与封锁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和渡口,阻止中国继续向朝鲜战场增兵;然后以美军第10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美军第8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两军在江界以南武坪里会合,再向北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前抢占全朝鲜。为实现这一计划,"联合国军"将在汉城的美军第25师和新到朝鲜的土耳其旅、英军第29旅调至西线,将新到朝鲜的美军第3师调至东线。此时"联合国军"在前线的地面部队增至5个军共13个师3个旅另1个空降团,计22万余人,比第一次战役增加8万多人;拥有飞机1200余架。
第一次战役即将结束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判断"联合国军"可能重新组织进攻,提出了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的方针,如敌再进,则让其深入后歼击之。11月5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同意彭德怀提出的方针,并指出:德川方面甚为重要,志愿军必须争取在元山、顺川铁路线以北区域创造一个战场,在该区域消耗敌人的兵力,把战线推到平壤至元山一线,而以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区域为后方,才能对长期作战有利。同时确定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计12个师)立即入朝,在东线担任江界、长津方面的作战任务。9日,毛泽东再次指出,志愿军应争取在一个月内,东西两线各打一两个仗,歼敌七八个团,将战线推进至平壤、元山一线。
据此,志愿军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计划在西线将"联合国军"诱至大馆洞、温井、妙香山、平南镇一线,集中6个军歼灭之;在东线将其诱至旧津里、长津一线,由第9兵团歼灭之。此时,志愿军已达9个军30个师38万余人,在东西两线均形成优势兵力。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以配合正面作战,经志愿军与人民军商定,由志愿军第42军2个营和朝鲜人民军1个联队组成游击支队,渗透到孟山、阳德、成川之间地区,破坏交通运输,袭扰敌人,并联络在敌后的人民军部队。
志愿军战士在黄草岭阵地上修筑工事
11月6日,"联合国军"以一部兵力开始实施试探性进攻。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以部分兵力节节抗击,主力向后转移,7日开始先后放弃黄草岭、飞虎山、博川和德川等地阵地。10日,"联合国军"全线向北推进,但行动比较谨慎,前进速度缓慢。志愿军为诱其尽快进入预定战场,分散其兵力,遂于16日停止阻击中的反击行动,继续北撤。"联合国军"被志愿军继续后退所迷惑,错误判断是"怯战退走",兵力"最多不过六七万人",便加快进攻速度。至21日,其西线部队进至嘉山、龙山洞至德川、宁远一线,东线部队进至长津湖地区,完成了战役展开。此时,志愿军主力已全部转移至预定集结地域,西线第50、第66、第39、第40、第38军和第42军主力已分别到达定州西北、龟城、泰川、云山、德川以北及宁远东北地区,东线第9兵团已全部到达长津湖地区。
11月24日,"联合国军"在全线发起圣诞节(12月25日)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志愿军为进一步使敌人产生错觉,继续以部分兵力实施运动防御,至25日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
志愿军第42军指战员在黄草岭阵地上指挥战斗
1950年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在西线发起战役反击。当时,第38军的任务是:在球场地区以一部兵力阻击敌人,军的主力向敌后实施穿插迂回,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位于德川附近的南朝鲜军第7师。为保证完成这一任务,军首长决定该军的侦察连和第113师师部侦察连,加强工兵分队,携带电台、报话机,并配以英语和朝鲜语的翻译人员以及其他保障人员,组成一支近600人的先遣支队,于11月24日夜插人敌纵深,于26日晨8时炸毁武陵桥,切断敌人退路,阻敌南逃北援,配合正面志愿军主力歼敌。
军首长指定张魁印任支队长兼政委,第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任副支队长。此外,朝鲜平安南道内务署署长吴明珠率各郡内务署的负责人共13人配合支队行动。支队组建后,开赴前沿的松山里北侧集结,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经过研究敌情,勘察地形,确定了沿大路由松山里、浦洞、新坪洞方向穿插的方案。
过程
第42军先敌抢占黄草岭、赴战岭组织防御
先遣支队于24日22时出发。第113师侦察连为前卫,连长率5名战士担任尖兵。进入敌前沿后,发现路两侧的山上有人活动,并有铁锹挖土的声音,断定敌人正在构筑工事。这时,突然发现路旁有两名敌哨兵,我尖兵乘其不备,将其捕捉,经教育令其担任向导。进入浦洞居民点看到房屋内灯火通明,室内的敌人有的已经熟睡,有的忙着做饭,我们未予理睬,继续隐蔽前进。向前行约20里,见公路上有5辆敌人的汽车正高速向西行驶,路边一所小屋内灯火通明,我们也不予理睬。
到达大同江渡口附近的新坪里,前卫连派人进居民点找向导,刚一进屋,即与敌人遭遇,前卫连见室内敌人骚动,便先敌开火,毙伤敌人数十名,俘敌6名。据俘虏供称,该处为敌一个大队,共约300人,莫滩哩水电站有“联合国军”一个联队驻守。这时,支队尖兵班已越过大同江,控制了江岸附近的制高点,掩护全支队沿着水深1米的徒涉场顺利地渡过大同江。
事情经过
支队过大同江后,稍事休息,即按原计划改由军侦察连担任前卫。行进到一个有几户人家的居民点,发现敌哨兵正在路上放哨,两眼盯住我们,我们怕他看出破绽,派人用肩把他扛下路沟,等这个哨兵爬上来继续游动时,我先头分队已顺利通过。军侦察连一班长郭运兴进屋找向导,又与敌人遭遇,郭运兴立即向室内投了5枚手榴弹,并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敌人纷纷窜出屋外向我射击,我们的机枪也向敌人开火。敌人大部分被消灭,少数逃散。郭运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当到达莫滩里水电站的大堤东侧时,堤头堡内的守军向我猛烈射击,我看到从水电站的大堤上强行通过不利,便立即派侦察连第2排就近占领阵地,掩护主力急速登上杨柳峰。这时是11月25日拂晓,部队一面做了应付敌人进攻的准备,一面向军指挥所报告了情况。
11月25口上午,支队在杨柳峰召开了党员干部会,着重研究和部署破袭武陵桥的行动方案。由于涉水过大同江,干部战士的下半身衣服都冻了一层冰,加上一夜的行军作战,大家既累又饿,而山上又不能生火煮食,只好含着雪吃点干粮。但因穿插行动的成功,途中三次战斗的胜利,和军首长的表扬鼓励,人人情绪高涨,对战胜困难,完成炸桥任务充满了信心。
渡过难关
25日15时,支队向武陵里出发。在既无道路又无向导的情况下,副支队长周文礼走在队伍的先头,以他用地图判定方位的经验,依靠一份五万分之一的地图,掌握部队行动方向和行进路线,时而走山腰,时而走山梁,行进数十里,没有走错方向。支队进到后仙游峰,请了一位朝鲜老乡作向导,他顺利地领我们到达武陵里。至此,部队已兼程行军120里。这时正是11月26日凌晨4时30分,距上级规定的炸桥时间还有三个半小时。
张魁印和周文礼对部队进行了战前紧急动员,部队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炸桥准备工作。炸桥任务由军侦察连担任。该连指导员率第3排担任警戒,连长率领第1排和第2排(欠第6班)负责歼灭守桥的敌人,第6班由张魁印率领执行炸桥任务。第113师侦察连由周文礼指挥,掩护军侦察连炸桥和抗击南逃北援之敌。
结果
当时武陵桥两头有敌人的哨兵。桥北路东的校舍内驻有守桥南朝鲜伪军百余人,刚刚起床,正在洗漱。军侦察连主力乘敌不备,突然发起攻击,屋内敌人大部被歼,少数逃人山中。第3班在班长刘振带领下迅速过河,占领了桥南高地。第6班副班长姜兴玉率爆破组飞奔大桥,安放好炸药和接好导火索。6时50分发现桥南公路拐弯处由南向北开来5辆满载弹药的敌军卡车,我们待其行至距离大桥约50米时,将桥炸毁,同时向敌军卡车开火,有2辆被我击毁,3辆掉在桥下。这时由德川方向南逃之敌已蜂拥而至,共有坦克和汽车百余辆。
其先头部队刚到桥头,就被军侦察连第2排以猛烈的火力打得四散奔逃,侦察支队乘机占领552.3高地。这时,有一股敌人抢占了桥北的高地,在六七十架敌机的配合下,企图掩护南逃之敌。我们先遣支队在武陵里与敌人经过一整天的激战,击退敌人四次较大规模的进攻,终于守住了阵地。
歼灭了南朝鲜伪军
26日傍晚,我军主力占领德川,歼灭了南朝鲜伪军第7师的大部,达成切断、阻援目的。
成功原因
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正确选择穿插路线。在敌人大兵团作战的战役布势中,空隙是客观存在的,错觉和不意也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认真地研究分析敌情和地形,总能找到正确的穿插路线。这次志愿军选择走山谷大道,在松山里、浦洞、新坪里方向从敌人两个师接合部的间隙插入其纵深,就是利用了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如果走山间小道越过敌人前沿,虽然隐蔽,但很有可能被阵地上的敌人发觉,而且容易走错路。
第二,先遣支队的编成应根据任务而定。担任战役性穿插的先遣支队,一般应以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加强团为宜。这样,既便于机动,又便于独立完成作战任务。这次武陵里战斗,因当时的条件有限,没能得到更多的加强。如果当时能够适当加强一些轻便而威力大的反坦克和防空火器以及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对完成任务会更加有利。
第三,先遣支队应由派出单位首长直接掌握,以利围绕总的意图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次武陵里战斗,从支队的组成、指挥员的选定,准备工作的进行、插入口的选择、行动路线的确定、正面部队的配合等等,都是由军首长直接确定的。支队在敌纵深内活动时,不断地用无线电向军首长报告情况,军首长适时给予行动指示,因而各种战斗活动都完全符合上级企图。
第四,在敌纵深内处置各种情况果断。打,打得突然、猛烈、凶狠,把敌人置于被动,战而胜之。守,守得顽强,并充分利用有利地形,节约兵力,用最大的努力捕捉和创造战机,使用小分队出奇制胜,争取时间。走,走得利索,不拖泥带水,不留“尾巴”。情况不利时,能果断地撤出战斗,迅速摆脱敌人,恢复主动。在行动中,随时注意隐蔽,灵活采取化装、伪装、封锁消息、制造假象等方法,在总的意图下,千方百计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
第五,先遣支队作战和生活所需物资,主要靠自身携带,但也不放弃可能条件下取之子敌,取之子民。这次武陵里战斗,志愿军取之于敌有两次,取之于民的也有两次。伤病员一般由自己救护,遇有机会交兄弟部队后送。也有一次是交当地群众隐蔽救护的。
第六,先遣支队在敌后活动,特别是在异国作战,必须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争取更多的群众同情和支持。志愿军这次在敌纵深内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就是充分地依靠了当地群众。如在选择突破口时,浦洞的群众向我们提供了敌人接合部的情况;先遣支队行进到后仙游峰时,有一位朝鲜老人给我们带路,使我按时准确地到达武陵里。在武陵里战斗中的重伤员,都安置在当地群众的家中治疗,直到伤愈后才归队。
点评
此战,对保障军的主力歼灭南朝鲜军第7师起了重要的作用,曾被志愿军总部誉为“我军敌后破袭战的范例之一”。后来人们看到的军事教育片《奇袭武陵桥》和故事影片《奇袭》,就是以这个战例为背景拍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