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前,美国并不算是坦克大国,他们手里的坦克不但性能比较落后,而且数量也不算多。而在二战爆发以后,欧洲的坦克可以说是给美国人深深上了一课。但美国的反应十分迅速,在强大工业的支持下,美国很快便调整了自己的坦克研发线路,研制出了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等多款经典型号、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等数款经典型号,且还有许多没有进行大规模量产的型号,像是T7轻型坦克。
T7是一个系列的实验坦克。这款坦克可以说是一个组合产物,能够从其身上看到其他许多坦克的影子,乍一看上去感觉有些熟悉,但仔细一看以后才知道那是一个新的型号。
二战爆发前夕,美国在轻型坦克上不断改进升级M2,最新的型号便是M2A4,于1940年5月开始量产。显而易见的,美国也明白这样的坦克在不断升级的坦克战里是得不到多少生存空间的,所以便加紧研发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且美国还在1941年的时候提出了一款轻型坦克的研制计划,这款坦克被叫作T7,美国希望其能够于各性能方面胜过M2A4跟M3。
在研制初期的时候,预计T7的战斗重量是12.7吨。1941年夏季的时候完成了全尺寸模型的建造,美国接着便着手建造原型车。不过那时候军方提升了坦克的性能标准,坦克战斗重量预计上升为14.5吨。
T7原型车上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其有一个焊接的车身,在模型上,车身跟T1重型坦克有些类似,基本布局跟M4“谢尔曼”中型坦克相同,前部是驾驶室、中段是战斗舱、尾部是动力舱。没有指定具体的发动机型号,而也许是考虑到战时零部件的供应问题,为其安装的是一台大陆W-760发动机。车头内安装了自动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负重轮采用一种类似于VVSS的悬挂,履带宽为412mm。坦克的炮塔跟M3中型坦克的炮塔类似,主武器是一门37mm炮,有垂直稳定器。
T7主要的用途便是进行展示,其还有许多技术都有待完善。第二辆原型车T7E1身上有了不小的改动,车体使用了铆接跟焊接两种技术,有一座钢板冲压而成的炮塔,悬挂改成HVSS,履带宽度则是缩减到了362mm。
第三辆原型车T7E2则是采用了铸造车身,去掉了车首的阶梯式设计,而是采用整体倾斜造型。动力是大陆R975发动机。在主炮选择上,美国本来想要安装他们自己的75毫米炮,不过由于尺寸太大难以容纳,所以改成了QF6磅炮(57毫米口径)。坦克的战斗重量则是23.5吨。后来的T7E3跟T7E4也都采用焊接的车身跟炮塔,只是在动力设备方面有所不同,其他的地方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可以说,T7E2型已经够到了实用标准,最后一个型号T7E5便是对它进行稍加改动而来,把主炮改成了M3型75毫米坦克炮。T7E5总的生产有七辆,其战斗重量接近25吨,车长为5.23米,宽为2.84米,高为2.36米,车组是五人。由于其体型已经超过了轻型坦克的范畴,所以被划分为中型坦克。
不过,M7坦克在美军中略显尴尬。按照轻型坦克的标准去看的话,美军有M3升级而来的M5“斯图亚特”跟M24“霞飞”,M7除去在防护方面稍强以外,在其它方面也没有优势;而按照中型坦克的标准去看的话,经典的M4“谢尔曼”坦克有着绝对优势,M7基本上没有生存空间。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