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说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热爱和平与避免战争,不过我们随便翻开一本历史书,那便能发现战争从头至尾都在伴随着人类,没有消失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全球性战役,在这期间,有的国家无所不用其极,而且还有很多威力巨大,甚至是堪称恐怖的武器也被制造了出来,就像是地雷、原子弹、导弹之类的。
一枚地雷带来的杀伤力是不能跟导弹、原子弹这些相提并论,不过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进行大量的生产。就像是苏联制造的盒炮(PMD爆破型防步兵地雷),便生产出了上千万枚出来,还杀伤了不少的德军。
不过世界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苏联既然生产出了大威力的地雷,作为对手的德军当然会去研发排雷装置。其中有一款扫雷车,有着十分奇葩的外形,给轮子套上了“大鞋”,让它们专门在雷区当中“行走”,方便直接将地雷给踩爆,这款扫雷车便是德国Vs.Kfz.617扫雷车。
Vs.Kfz.617扫雷车是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面世的,被设计成能够凭借自身的重量将地雷压爆的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点,设计师便专门把扫雷车前面那两个巨大的车轮设计成扫雷滚,在外缘安装了跟履带有点相似的活动轮缘,在轮缘上面还带有一圈十个宽度左右的钢制护板。在扫雷车开起来以后,扫雷滚的外缘便会进行转动,在驱动扫雷车往前开动的同时,钢制护板便会对地面进行碾压,埋藏在地面下的地雷也会被引爆。
扫雷车的车长是六点五米,宽是三点一七米,高是二点二八米,整辆车的重量是五十五吨左右,配上的是三百马力的发动机,行驶速度是一小时十五到二十千米。整个车分成驾驶室、战斗室、传动室还有发动机室这四个部分。驾驶室位于扫雷车的最前端;战斗室位于扫雷车的中间部位,配备了2挺MG34机枪,用来对付对面的步兵;传动室则是处于战斗室下面,分成了左右两个,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动力传输到那两个巨大的轮子那里;发动机室则是位于扫雷车的最后方。
而且整辆扫雷车都是使用低硬度的装甲焊接出来的,厚度是二十到四十毫米左右,这样的厚度还是足以应对地雷爆炸威力了。加上车底也是进行了额外的加固,属于整辆扫雷车当中最为厚实的一部分了。
不过尽管这样的设计是可以的,不过在战争期间并不是有多实用。原因就是车体十分笨重,带来的就是车速很慢,转向也同样比较笨拙,这样的扫雷车一上战场,那就是最容易被对方击毁的目标,这一点德国显然也是想到了,于是到底还是没有进行量产。
现今世界上仅存有一辆Vs.Kfz.617扫雷车,并且陈列在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博物馆里面。此前苏联表示这辆扫雷车是在一九四五年的时候,从库摩尔斯多夫缴获得到的,那里存在着一个德国的武器试验场。其实也有人说那是苏军在波兰境内发现的,德国人之前将它悄悄地埋藏在那里。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