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240毫米自行迫击炮M1975

作者: 兵战 2021-12-04 11:38:34

240毫米自行迫击炮M1975.png


该系统于1975年第一次出现在前苏联陆军,因此北约称其为M1975。正确的名称应该为SM-240(2S4),前苏联陆军通常称其为Tyulpan(郁金香)或Tulilp Tree(百合树),该系统一般与另外一台车辆协同作战,后者运载部分人员和弹药。2S4采用与GMZ全履带式布雷车相同的底盘,迫击炮实际上是从240毫米M240后装式迫击炮(该炮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服役)发展而来的。

 

动力装置位于车体前部,车长在左,驾驶员在右,乘员/弹药舱在后。240毫米迫击炮装于车体后部,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9650米。还可发射化学弹,甚至混凝土破障弹。在发射增程迫击炮弹时,最大射程可达18000米。迫击炮俯仰范围为+50°~+80°,左右旋转范围均为10°,车后左侧有一台辅助装弹的起重机。迫击炮需从后部装弹。

 

国家:苏/俄

 

技术数据

名称:240毫米自行迫击炮M1975

研发厂商:乌拉尔运输与机械工业(Uraltransmash)、普姆机械制造工厂(Perm Machine Construction Work)

诞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

240毫米自行迫击炮M1975

 

性能数据

乘员与载员:9人

车长:7.94米

宽度:3.25米

高度:3.225米

战斗全重:27,500千克

最大速度:60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500公里

 

结构特点

240毫米迫击炮装于车体后部。

行进时,240毫米迫击炮炮管水平朝前置于车体之上,车后有驻锄。

车体两侧各有六个负重轮,主动轮前置,诱导轮后置,履带内侧有四个托带轮,第一个和第二个、第二个和第三个、第三个和第四个、第四个和第五个负重轮之间空隙明显。

 

使用情况

现已停产,但是俄罗斯仍有保存。

在阿富汗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均发现有参与其中。

1982年在黎巴嫩冲突和2011年开始的内战中,叙利亚均有使用。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