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毒蜘蛛”I/II/III级

作者: 兵战 2021-12-01 14:28:58

“毒蜘蛛”I,II,III级.png


“毒蜘蛛”级护卫舰又叫做“塔朗图尔”级护卫舰,“毒蜘蛛”是其北约代号。上世纪70年代末,前苏联在名为“1241”的导弹护卫舰工程中开发研制。“毒蜘蛛”级护卫舰比它的前型舰“纳努契卡”更小。舰长仅为56.5米,全宽仅为11.5米,由总功率为22000千瓦的燃气轮机驱动,航速可以达到38节以上。在全球同级吨位的舰艇中,“毒蜘蛛”的速度和适航性都是一流的。

 

国家:苏/俄

 

技术数据

名称:“毒蜘蛛”I/II/III级轻型导弹护卫舰

建造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

前型:“纳努契卡”级

满排吨位:500吨以内

活动范围:太平洋,印度洋

编制:34人

舰长:56.1米

型宽:11.5米

满载排水量:455吨

续航距离:1434海里/14节

航速:36节

 

武器装备

(1)导弹:反舰导弹——4部(2座双联装)彩虹设计局SS-N一2c/D Mod 1“冥河”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印度K 91、K 92号装备16部(4座四联装)SS一N一25反舰导弹),SS-N-22“日炙”(3M-82“白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毒蜘蛛”III级装备);防空导弹--SA-N一5“圣杯”四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保加利亚、印度、波兰、俄罗斯、乌克兰、越南、也门);

(2)火炮:1门76毫米(3英寸)/60舰炮(印度K 91、K 92号装备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3英寸)/ 60超速炮);2门30毫米/65 AK 630炮;

(3)诱饵:2部PK 16型或4部  PK 10(“毒蜘蛛”III级装备)型干扰发射装置;PK 16干扰发射装置(印度和波兰)。

 

结构特点

贯通式主甲板由舰首延伸至舰尾,从高舰首要舰舯部呈流线型过渡,并自然向下倾斜到略高的舰尾;装备的“毒蜘蛛”II/III级在舰桥或主桅顶部装有雷达整流罩;醒目的朝向前方的“冥河”反舰导弹发射管位于主甲板紧靠主桅位置(左右舷各两座);30毫米/65舰炮位于后上层建筑后缘左右舷。

 

使用情况

因其火力设备齐全而先进、担负使命多而重要被定为护卫舰。因其火力猛,防空能力强。前苏联共建造了12艘的毒蜘蛛级护卫舰,探测设备也较先进。它的指控设备、通信设备、导航设备、电子战设备也较完善。不过,从已知设备看,它不能担负攻潜任务。它在护卫舰家族中毕竟属于小字辈之列。

 

型号演变

俄罗斯

“毒蜘蛛”II级

R125;

R29;

R71。

“毒蜘蛛”III级

R291;

R129;

R187;

R2;

R293;

R271;

R20;

R14;

R18;

R24;

R297;

R109;

R239;

R60;

R298;

R19;

R261;

R5;

R142。

 

保加利亚

“穆尔尼亚”号(101)。

 

印度

“维尔”号(K40);

“尼尔布希克”号(K41);

“尼帕岸’号(K42);

“尼什安克”号(K43);

“尼尔格哈特”号(K44);

“维布胡提”号(K45);

“维布尔”号(K46);

“维纳什”号(K47);

“维杜特”号(K48);

“纳莎克”号(K83);

“普拉哈”号(K98);

“普拉巴尔”号(K99);

“普拉拉亚”号(K91)。

 

波兰

“戈尔尼克”号(434);

“胡特尼克”号(435);

“梅塔洛维奇”号(436);

“波尔尼克”号(437)。

 

罗马尼亚

“兹波鲁尔”号(188);

“佩斯卡卢索尔”号(189);

“拉斯图努尔”号(190)。

 

乌克兰

“普里德涅普罗夫耶”号(原“尼古波尔”号,R54,现舷号u 155)。

 

越南

HQ371;

HQ372;

HQ373;

HQ374。

 

也门

124(原971)。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