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伊哈乌玛”级

作者: 兵战 2021-12-01 14:25:06

“伊哈乌玛”级.png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巴西海军正式启动了新一代轻型护卫舰的建造计划。根据巴西海军的设想,这种排水量在2000吨左右的轻型舰艇将与先前引进的“尼泰罗伊”级护卫舰,分别承担近海护航和南大西洋远洋反潜的任务。这便是战后巴西海军第一型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制的中型战舰––“伊哈乌玛”级轻型护卫舰。

 

国家:巴西

 

技术数据

名称:“伊哈乌玛”级轻型导弹护卫舰

建造时间:20世纪80年代

下水时间:1986年12月3日

服役时间:1989年12月12日

前型:“尼泰罗伊”

次型:“巴罗索”级

制造厂:德国海洋技术集团

满排吨位:500-2000吨

活动范围:大西洋,太平洋

编制:133人

舰长:95.77米

型宽:11.4米

满载排水量:1,970吨

续航距离:4000海里/15节

航速:27节

 

武器装备

(1)导弹:反舰导弹——4部法国宇航MM 40“飞鱼”反舰导弹;

(2)火炮:1门维克斯115毫米(4.5英寸)/55 Mk 8舰炮;2门博福斯40毫米/70炮;

(3)鱼雷:6部324毫米Mk 32(2座三联装)鱼雷发射管;霍尼韦尔Mk 46Mod 5 Neartip型鱼雷;

(4)诱饵:2部普莱茜“谢尔德”干扰诱饵发射装置;

(5)直升机:1架韦斯特兰“超级山猫”AH-11反潜/搜索直升机或法国宇航uH-12/13“松鼠”支援直升机。

 

结构特点

与前后甲板独立的高干舷上层建筑外观醒目,与舰体侧面融合4.5英寸舰炮装于A位置;

高大的前上层建筑前缘陡峭;

大型封闭式主桅位于前上层建筑后缘,顶部装有细长的框架式桅杆;

框架式后桅位于后上层建筑顶部前缘;

宽大低矮的烟囱顶部为黑色,位于舰舯部后方后上层建筑顶部;

40毫米/70炮位于上层建筑后缘左右舷;

飞行甲板位于主甲板水平面上,在开放式后甲板处下降。

 

使用情况

德国海洋技术集团为“伊哈乌玛”所选择的中央桥楼船型和随之而来的前后甲板干舷高度不足的问题,直接限制了该舰的适航性,和主要作战海区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国不同,在海况较高的大洋上,“伊尼亚乌马”级的抑波性明显不足,其前甲板上浪问题突出,导致严重的埋首,直接损害舰艇的远航能力,也极大地限制了其使用灵活性。

 

总体设计上的先天不足、预算上的恶性膨胀和工期的拖延,使得巴西海军不得不放弃最初建造16艘“伊哈乌玛”级的计划。在完成了1-4号舰后,巴西海军终止了“伊哈乌玛”级的后续舰计划。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