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雷电”
P-47“雷电”战斗机(Thunderbolt)由共和飞机公司制造,是美国陆军航空军(美国空军前身)在二次大战中后期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也是当时最大型的单引擎战斗机,其后期的M / N型更排得进二战时盟军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之前列。除了在空战中表现优异,P-47更适合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除了美国陆军航空军外,也有其他盟军空军部队使用P-47战斗机。由于的机身明显较其他种战机壮硕肥胖许多,故当时被昵称为"水罐"(Jug)。15686架的产量使P-47位居美国战机产量的第一位,其中D型机的12602架,更是世界军机单一机型生产量第一位。
国家:美国
技术数据
名称:P-47“雷电”战斗机
首飞时间:1941年5月6日
退役时间:1955年
研发单位:共和飞机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P-47D-25
武器装备
(1)机翼中安装八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
(2)翼下挂弹架最大可挂载908千克(2000磅)炸弹或火箭弹。
技术数据
乘员:1人
机长:11.02米
翼展:12.43米
机高:4.32米
空重:4,536千克
发动机:普-惠R-2800-59“双黄蜂”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8,8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688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760千米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四桨叶螺旋桨。
使用情况
1942年末,第56战斗机大队的P-47B随第八空军首次参战,执行的是至关重要的B-17轰炸机的护航任务。最初与德国战斗机的遭遇令“雷电”的飞行员感到沮丧,因为P-47在由低空到中空的爬升中机动性不如敌机,发动机性能也不怎么样,它的续航过短也很要命。1943年年中,C型的到来解决了这些问题,再加上采用了合适的战术,飞行员学会了如何最好地飞“雷电”以有效地反击更加灵敏的纳粹德国战斗机。
1943年年底,首批D型机抵达英围,五个月后,安装了“透明防弹罩”的雷电也来了,良好的后向视野带来了更好的爬升性能。除了为轰炸机护航,“雷电”还作为战斗-轰炸机在欧洲战区、地中海战区和太平洋战争中执行了大量任务。“雷电”的终结版是P-47N,在战斗机配置下,它的强化型涡轮增压R-2800-61发动机可以在32500英尺的高空产生2800马力。
大约1816架P-47N被制造出来(包含在15677架“雷电”总数中),它们中的大多数于1945年为B-29护航,轰炸日本本土。一部分P-47N在国民空中卫队(Air National Guard)服役,另一些则属于航空兵,直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
型号演变
P-47B
P-47B两侧机翼内各装有3挺勃朗宁M2重机枪,每挺备弹200发。为了解决XP-47B试飞中发现的副翼结冰和升降舵破裂的问题,在正式的P-47B上使用了全金属的控制面蒙皮。座舱盖也改成了向后滑动的式样,解决了座舱盖容易卡住的问题。座舱盖设计上的变化使机背上的无线电天线桅杆向后挪了一下。P-47BS/N 41-5896之后的飞机都采用了上述改进。 由于是在生产中渐改,所以每一批次的P-47B都有所不同。
P-47C改用2300匹马力发动机,为了改善发动机维护与更换时的便利性,在发动机舱安装了支架,并因而使机身加长了8英寸,内里加上一个30加仑水箱及注水装置,可以在必要时对发动机注水以暂时增大马力,强化爬升和高空性能,机翼下亦增设了可挂载炸弹和油箱的挂架,机背天线改为直立
P-47G
由寇蒂斯厂得到合同进行生产的P-47C,但因生产品质效率不佳并遭令停工,因此生产数量不多。
P-47D
P-47的主要生产型,从P-47C/G改良而来,它又具有多种不同的生产批次,主要的改良项目包括散热器,新型螺旋桨,水滴状舱罩等。如对涡轮增压器的改良,在发动机后方增设两个滑油散热器的活门,以及换用13英呎长新型螺旋桨改善低空性能与爬升率。武装部份,机翼除能挂炸弹外,又强化并增设各5支火箭弹的挂点,进一步加强对地轰炸火力,P-47D又分成早期剃刀背座舱罩型和后期水滴座舱罩型,水滴座舱罩提供了飞行员360度良好的全像视野。
P-47M
为了让沉重的P-47系列提升速度,美国陆军将发展XP-47J的相关技术应用至P-47D的改良案上。4架P-47D-27-RE(生产编号s/n 42-27385-42-27388)换装输出功率2800匹马力的R-2800-57(C)发动机与通用动力CH-5涡轮增压器,并拆除炸弹挂架让机身更加流线;这3架测试机得到了YP-47M的编号,在测试时在9900米的高空以注水系统与新式阔叶螺旋桨达成了时速761公里的成绩。
P-47N
P-47N为最后一款量产型,原始设计是用来担任轰炸日本本土的B-29的护卫机,因此要加大载油量以增加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