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12/14
马丁B-10是世界第一种全金属单翼轰炸机,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为美国陆军航空队采用,于1934年首次服役。由美国格伦·L·马丁公司自行研发,型号为Martin Model 123,性能高于当时的战斗机。它也是第一架被大量生产的轰炸机,但等到B-17、B-18推出后,该机的服役期便迅速的结束了,大多数飞机皆外销出口。后期的B-12,,B-13,B-14,A-15和O-45与此机构型相同,但使用Pratt & Whitney发动机而不是B-10的Wright Cyclones发动机。
国家:美国(二战前)
技术数据
名称:B-10/12/14
首飞时间:1932年2月16日
服役时间:1934年11月
退役时间:1942年
研发单位:马丁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B-12B
武器装备
(1)机头、后驾驶舱、机尾腹舱口分别备一挺在活动底座上的勃朗宁0.3英寸机枪;
(2)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454千克(1000磅)炸弹。
技术数据
乘员:4人
机长:13.68米
翼展:21.54米
机高:4.72米
空重:4,391千克
发动机:双莱特R-1820-33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7,439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341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1,984千米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两台星形发动机;前炮塔;炸弹舱。
使用情况
马丁B-10轰炸机在出场时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轰炸机,它比双翼驱逐机要快上1.5倍,并比当时其它的战斗机都飞的快。虽然B-10开创了新的轰炸机时代,但1930年代快速发展的轰炸机设计却让此型轰炸机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即成为了一种过时的机种。在亚洲战场之上,荷属东印度与中国的B-10机队很快的就被证明无法对抗日本新式战机的拦截。
在中国战场上,美制B-10轰炸机是中国空军里少数曾远航日本的飞机。中国台湾空军在1936年购入了九架马丁139WC型(B-10B的外销型号)。1938年5月19日下午3时23分,中国台湾空军的两架马丁轰炸机自汉口秘密起飞,于宁波前进机场加油后前往日本。长机1403号由徐焕升驾驶,机员苏光华、刘荣光、吴积冲。僚机1404号由佟彦博驾驶,机员蒋绍禹、雷天春、陈光斗。20日凌晨2时45分飞抵长崎,于长崎、福冈各地洒下近百万份空飘传单,向日本民众揭露了日军的战争暴行,并劝告日本尽快结束战争,重归和平道路。20日8点48分,僚机1404号机在玉山落地,9点23分,长机1403号机飞抵南昌,圆满达成任务。较一九四二年四月,美国杜立德将军轰炸日本要早四年。是次“纸片轰炸”大大鼓励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在政治上为国民政府在国内乃至国际社会上取得了极大的宣传效果。
泰国皇家空军的B-10于1940-1941年间参加了泰法战争,并参与了1942年的入侵缅甸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