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哪个年代,也不论是哪个国家,在战争发生的时候,就会有伪军出现,他们为虎作伥,帮助侵略者损害本国利益。二战时期,苏联便曾出现过大量的伪军,那些人背叛自己的祖国、替侵略者效力。那么,当时的苏联伪军主要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苏战争。苏联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仍有数百万苏军官兵在战争初期沦为德军俘虏,更是有部分人当了“伪军”。
苏联伪军主要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丧失了政权的原沙皇政府的武装力量残余。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仅半年多的时间,在14个资本主义国家联手对新生政权进行武装干涉时,这些武装力量残余趁机对苏维埃政权发起了反扑。尽管遭受失败,但企图夺回政权的野心始终存在,只要一有机会,这股残余力量就会冲到反击苏维埃政权的最前线。因此纳粹德国侵苏战争一爆发,这股残余力量立刻站到了侵略者一边。
第二类是曾遭受苏联政权伤害的人。比如,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归并苏联后,其民族主义者始终认定是苏联侵占了他们的国土,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加上当时的苏联政权强制推行集体农庄,民族政策又存在严重缺陷等种种失误,使得那些地区的民族主义者对苏联政权始终抱持仇视、敌对的态度。当纳粹德国侵苏战争打响后,他们认为复仇的时刻到了,甚至在德军还没有完全打进来的时候,便发动了对苏联红军的袭击。
第三类是不幸在战争中沦为德军俘虏的苏军官兵。由于种种原因,被俘红军官兵中的一部分人同意接受德军的招募,从而走上了一条背叛祖国、与侵略者为伍的不归路。除了自愿站在纳粹分子一边作战的人以外,“绝大多数苏联公民是在饥饿、异常繁重的工作和死亡威胁的影响下穿上德国军服的”,“俄罗斯人常常面临痛苦的选择:或站到德国人一边,或被就地枪决。”(尼古拉斯·贝特尔《最后的秘密》)
那么,究竟有多少被俘的苏军官兵接受了德国人的招募,成为侵略者的帮凶呢?德国军事历史学家约·霍夫曼在1986年出版的《弗拉索夫军史》一书中认为:截至1943年中期,德国军队中有90个俄罗斯营、140个人数上相当于团的分队、90个野战营和其他一些小分队,它们被用来对付游击队员。德军中还有大约40万至60万为德军服务的志愿者。虽然这一说法遭到了苏方研究人员的质疑和驳斥,不过苏方始终没有说清楚被德军招募的苏联公民的确切人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之一,战争期间大批官兵失踪、音讯杳然,很难搞清楚他们是阵亡了还是被俘了,或是“开小差”了。实际上好多人早已阵亡,却被苏联有关方面记录在“祖国叛徒”的名单上。1941年8月16日,斯大林在“第270号命令”中指责第28集团军司令员卡恰洛夫中将、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少将“屈膝投降”,“这是耻辱”,“必须消灭怕死鬼和逃兵”,并于1941年10月对两位将军进行了公开缺席审判,二人均被判处枪决,并没收个人财产,剥夺所受奖励——苏联勋章。可实际上,卡恰洛夫中将已在1941年8月4日被敌方炮弹直接命中而牺牲,然而直到1956年,他的亲人们还一直背着“叛徒”亲属的骂名并遭受惩处。
原因之二,相当多的苏军官兵尽管沦为俘虏,却宁死不屈。一份资料显示,有250万苏联军人死于德国战俘营,而存活下来的苏军多数拒绝与德国人合作。1941年8月,第12集团军司令员波涅杰林少将在被德军包围身负重伤、失去知觉的情况下沦为俘虏,尽管他在俘虏营里忍受了长达四年之久的煎熬,却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可他被自己人列入了“祖国叛徒”之列,并在1945年获得解放且被遣返后,又被关进了自己人的集中营,于1950年8月25日再次受审,并再次被判处枪决。直到1956年才恢复名誉。
原因之三,不少苏军官兵之所以同意跟德国人合作,只是出于暂时保全生命的考虑,实际上并非真心实意要沦为德国人的帮凶,而是时刻准备伺机逃回自己的军队。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