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爆发后,随着纳粹征服北欧西欧,党卫军头子希姆莱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在那些被征服的国家建立法西斯组织,煽动当地青年加入党卫军。因此,募兵时所讲的优厚待遇,对自己国家软弱态度的失望,加上当时纳粹主义盛行,许多青年对加入纳粹趋之若鹜。
就这样,1940年,日耳曼尼亚师成立了,1941年改名为维京师,1943年升级为党卫军第五维京装甲师。其成员大部分都来自于德占区的丹麦、挪威、芬兰等一些北欧国家以及荷兰与比利时等低地国家。这支凭借对纳粹信仰而组建成的队伍,其战斗力在所有党卫军中是数一数二的。
存在这样一个说法,虽然维京师作战勇猛、战斗力强悍,但跟其他党卫军不同,其能够说是“最干净”的党卫军部队,原因便是其于整个二战期间,一直在东线战场,却几乎没有发生过屠杀战俘或平民的战争罪行。当然并非绝对,不排除个别士兵私下里干些杀人放火的勾当,不过在正式的历史文献中还没有找到维京师大规模犯罪的相关记录。
维京师前后总的有5位师长。首任师长是菲利克斯·坦因纳,任职期是1940年12月1日至1943年5月1日。1935年加入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施坦因纳是一位纯粹的军人,在军队训练跟指挥方面都颇具才能。跟豪赛尔一般,他将国防军专业的军事技能带给了党卫军,且一改国防军因循守旧的陋习,一切从实战出发训练党卫军。
在成立后,维京师便随后编入南方集团军群入侵苏联。尽管装备低劣但作战勇猛,参加过乌曼战役跟高加索战役,作为首任师长的坦因纳的作风跟素质令国防军将领刮目相看。1943年5月,施坦因纳升任党卫军第三装甲军军长,维京师师长职务则是由赫尔贝特·奥托·吉勒接替。
作为第二任师长的赫尔贝特·奥托·吉勒,任职期是1943年5月1日至1944年8月6日。他是一位参加过一战的老兵,其外形气质看上去便犹如大学教授一般,令人想不到那是一位铁血悍将。在奥托·吉勒接替担任师长的时候,同样是纳粹德国于东线开始走下坡路之时。维京师参与的战斗更为艰苦惨烈。在战争期间,吉勒展现了高超的指挥才能跟军人素质,在被包围进苏军的切尔卡瑟口袋时,他拒绝丢下部队独自逃跑,最后带领维京师逃出包围,连伤员都不落下,这令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1944年8月,吉勒调任党卫军第四装甲军军长,至战败投降。战后被关押至1948年5月。在1966年12月死于心脏病。
吉勒离任后,维京师的第三任师长是埃德蒙得·德赛霍芬,武装党卫军上校,不过他只是短暂代理,时间没有超过一个月,任职期是1944年8月6日至1944年8月26日。关于他的更多资料很少。
第四任师长是鲁道夫·缪伦肯普,担任师长的时间同样不久,任职期是1944年8月26日至1944年10月9日,一个多月时间。他的相关资料同样很少。
第五任师长,同样是维京师的最后一任师长是卡尔·乌尔里希。任职期是1944年10月9日至1945年5月5日。在他接任时,纳粹德国已经是江河日下,维京师也是疲于奔命,屡战屡败。尽管也获得过一些小规模的胜利,但于大局无补。194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乌尔里希在捷克解散了维京师,允许他们自谋生路,绝大多数官兵结伴西行,向美军投降。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