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的战败令德国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德国国防军的规模被规定必须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能拥有坦克和飞机等先进作战装备。而山地部队也只有一个山地旅,这是德国在1935年重建武装力量前唯一一支山地部队。在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奥地利军队里的山地部队被借鉴到了德军当中。
而后二战全面爆发,德国军队的人数也不断地扩充,德国的山地部队自然如此,最后扩充到了15个山地师。其具体部队序列是:国防军第一至第九山地师,党卫军第六(NORD师),第七,第十三,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山地师。
那么,什么是山地师呢?顾名思义,就是在山地作战的部队。这些部队需要长期在山地地形作战跟行军,所以他们的装备跟后勤都与其他部队有所不同。由于山地的地形崎岖不平,汽车等运输工具不可能在这种地形下行动,基本上都是凭借人力以及骡马运输。所以,不管是单兵装备,还是重型装备,又或者是后勤物资等,都得要充分地考虑士兵的负荷能力。
山地师与普通步兵师在编制上有很大差别。一个步兵营只有4个步兵连,不过山地营则是要多一个,每个团还有一个直属团部的反坦克连。
跟一般的步兵师不一样,为适应地形特点,山地师用自行车营替代一般部队里面的侦察营。在山地中,自行车有着更好的使用效果。不过,德国也许更为重视摩托化部队,便自第五山地师开始,自行车营后来都改成了摩托车营。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德军山地部队跟随南方集团军群同样参与了战斗。这支部队从波兰南部的斯洛伐克出发以后,穿过波兰防线,深入波兰腹地。在波兰战役当中,德军山地部队表现英勇,奋勇作战。但山地师同样也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只是第一山地师便有243人阵亡,400负伤。
之后在各场重要的东西线战役里,山地师都有表现出了作战顽强,战士素养极高的特点。纳粹德国也是一直将其作为精锐使用。在诸多惨烈的战场上,都可以看见那群“生龙活虎”机动的士兵。
像是德军山地师跟盟军的纳尔维克港口争夺战当中,凭借山地团为主的一支六千人左右的部队,顶住了英法军队两万多人一个多月的进攻。在这场双方差距十分悬殊的战争里,德国山地部队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将无比坚韧的战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也正是如此,他们有着德军“精锐部队”的称号。
等到战争后期的时候,德军的兵力吃紧,山地部队也常常被当作普通部队使用,这跟那时候的伞兵有着相似的状况。而且因为装备的消耗在加快,山地部队也经常使用本应配备给普通部队的装备。
德军山地师的士兵有着十分强悍的身体素质,跟较高的战术素养。据说在二战的时候,德军山地师的士兵很少有被盟军俘虏的。且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德军山地部队也是德国陆军里最后放下手中吴起的部队之一。
德国山地师喜欢用雪绒花作为自己的标志,由于雪绒花只生长在高山上,象征着勇敢、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们以此为自己的座右铭。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