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特战精兵刘近,演绎“战狼”突击

作者: 兵权 2021-10-13 21:42:12


第76集团军某特战旅,表现突出的特种兵会被授予“天狼勇士”称号。有一位营长却被那些“天狼勇士”称为“狼头”。这个“狼头”就是营长刘近。

刘近,1.81米的瘦高个儿,皮肤黝黑,嗓门响亮,左眼眉骨留有伤疤,两只眼睛特别有神。属于见了一眼就不会再忘掉的人物。

被“勇士”们称为“狼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入伍17年,他先后参加过国际比赛、全军和陆军各类比武竞赛、中外联演联训等10余项重大演训活动,荣立了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甚至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先进个人”。

1634132411975549.jpg

伴随这些荣誉,是他训练时留下的20余处大大小小伤疤。其中最危险的一处伤疤就在眉骨。那是2005年,也就是刘近入伍第二年,连队研究滑降课目。他主动请缨第一个尝试应急下滑动作。他将绳索绑在背后,直接从一处陡崖跃出,呈“大”字形快速下降。当过半时,一根横生骆驼刺突然挂住了绳索。刘近动作失控,紧急时他将手插进环扣死死拽住,才避免直接摔到地上,头却狠狠撞向了旁边一块山石,当时血流不止。

谈起这件事,刘近总是笑着摸了摸疤痕,“没什么,这就是‘应急’,训练的就是反应能力。”

2012年,刘近参加约旦国际联演联训任务。约旦官兵凌晨3点接到任务紧急出动,刘近也从床上爬起来跟去围观。回国后,他将经验总结整理成报告,又据此改进了多项实战化任务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连队训练效率。

最贴近实战的一次竞赛在2017年,刘近率队参加巴基斯坦国际“团队精神”比武竞赛,这也是中国陆军首次参加该项比武。他带领7名队员,与来自另外6个国家的14支精英分队同场较量,比赛的场地是一片原始森林,“一切都是未知的,走进赛场就像走进战场”。

很快,重重考验让刘近充分感受到战场的味道。第一天晚上,小队行至一处断崖边,任务点在对岸。幽黑的峡谷深不见底,地图上对谷底的情况标注是一片空白,如果绕道而行,要多走至少20公里山路,很难在规定时间内抵达终点。

出发前,主办方曾交给每支队伍一个警报器,上面有电子定位系统,如果遇到危险可以随时拉响呼救,同时意味着退出比赛。站在断崖边,刘近掏出警报器,当着队员们的面一把拽断了电线。

1634132432545868.jpg

“我们是中国军人,不知道什么叫放弃。要么死,要么跟我走出去!”刘近说完,率先爬下了悬崖。队员们的斗志瞬间被点燃了。李鹏飞至今记得那一天的画面,刘近在队伍最前方,拿着砍刀劈开一路荆棘,在漆黑的夜色中一步步向前挪动,整个小队跟在后面。每个人身上都被树枝划出一道道血痕,但没有一个人再说后退。

三天两夜的比赛后,中国队第一个抵达终点,夺得冠军。当颁奖时中国国歌响起,队员们都激动得哭了。李鹏飞后来回忆说:“如果真的身处战场,刘近就是那个能喊出‘看我的,跟我上’的人。”

诸多比武竞赛经验也被刘近带回了训练场。从巴基斯坦回国后,他和参赛队员花了半个月时间整理总结,形成了万余字的总结报告,后来修订成训练教材,在全旅推广。

更多的参赛经验则直接体现在“魔鬼般的训练中”。刘近绰号“魔鬼教头”,训练以“心狠手辣、冷酷无情”著称,他在全旅开展“魔鬼周”集训,将每次比武竞赛遇到的特情搬回训练场,设置的课目难度不断升级:10公里泥潭负重行军、穿越催泪瓦斯、野外生存吃蝎子蜥蜴、在冰水里进行抗寒冷训练……

刘近对这些称呼并不介意。在他看来,重要的不是锻造一个人成为“特战尖刀”,而是带出一支“人人是尖刀”的特种兵队伍。

“我要培养的是一群能打仗的特战尖兵。只要能打赢,叫我什么都行!”这位“魔鬼教头”坚定地说。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为您推荐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