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沃洛夫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уво́ров;英语:Alexander Vasilyevich Suvorov,1730年11月13日—1800年5月6日),俄罗斯帝国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统帅,俄罗斯军事学术和军队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苏沃洛夫生于军官家庭,1742年入伍。1758年参与七年战争。1768年至1774年参加第五次俄土战争。178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在1787年至1791年的第六次俄土战争中屡破土军,期间受封雷姆尼克伯爵。1794年率兵镇压波兰大起义,晋升为陆军元帅。因反对沙皇保罗一世采用普鲁士军事制度,于1797年被革职流放。在第二次反法同盟战争期间,苏沃洛夫被起用为意大利境内对法作战的俄奥联军总司令,在阿达河、特雷比亚河、诺维三次战役中击败法军,1799年9月率部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瑞士,援救在瑞士作战的俄军,成功撤退。一度被封为意大利公爵。10月晋升为俄国大元帅。回国后再遭贬谪,于1800年在彼得堡逝世。
苏沃洛夫一生率部作战三十五次,从未有过败绩,被认为是俄国军事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制胜的科学》等军事理论著作中提出一系列新的作战和军训方法,主张果断进攻和野战歼敌战略,以及与散兵队形相结合的纵队战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文名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别 名 苏沃洛夫
●国 籍 俄罗斯帝国
●民 族 俄罗斯人
●出生日期 1730年11月13日
●逝世日期 1800年5月6日
●职 业 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统帅
●主要成就 俄罗斯军事学术的奠基人之一
指挥俄土战争,进军波兰,转战意大利和瑞士、翻越阿尔卑斯山
●出生地 莫斯科
●信 仰 东正教
●代表作品 制胜的科学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苏沃洛夫
1730年11月13日(俄历11月24日),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生于俄罗斯帝国莫斯科一个门第并不十分显赫的贵族家庭。顺应当时流行的一定要使自己的家族导源于外国人的做法,苏沃洛夫一家声称自己的祖先是1622年离开瑞典的苏沃尔,但早在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位时,对苏沃洛夫家的祖辈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就有记载。
苏沃洛夫的父亲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在彼得一世在位时被选为勤务兵,后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晋升为上将,并担任陆军院委员、枢密官等职,学识渊博,曾编纂了俄国第一部军事词典。
苏沃洛夫从小酷爱军事,还在少年时代,他就以“古代英雄”作为自已效仿的楷模,接连崇拜过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孔代亲王、古斯塔夫二世、杜伦尼、欧根亲王、彼得一世、赫尔曼·莫里斯·萨克斯等欧洲杰出的统帅。苏沃洛夫在一生中始终认为,自己是彼得一世事业的奉行者,他从彼得身上看到了一个民族领袖的典型形象。
苏沃洛夫天生身体孱弱,但精力旺盛,自少年时就开始锻炼身体,曾经冒着狂风暴雨,跨上烈马疾驰。甚至在天寒地冻时节,他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因此经常感冒、患病。
1742年11月,苏沃洛夫被录为谢苗诺夫斯科耶禁卫团的火枪兵。在他年满15岁时,父亲决定将他留在家中,“自理生活,学完条令规定的课程,即算术学、几何学、三角学、炮兵学及部分工程和筑城学,还有外语及全部军事操练内容”。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希腊史学家普卢塔尔赫的著名的古罗马统帅恺撒的回忆录,并学习了奥地利军事家蒙特库科利的《论军事艺术》,研究过休布纳和罗连的历史和地理学著作,沃尔夫和莱布尼茨的哲学原理。在父亲指导下学习炮兵学和筑城学。除了会用法语外,还掌握了德语。在这段时间,苏沃洛夫生动活泼的气质、急躁而刚毅的性格得到展露。
1748年5月,苏沃洛夫开始在谢苗诺夫斯科耶禁卫团服现役,升任下士。之后自莫斯科前往彼得堡,开始在谢苗诺夫斯科耶团正式服役,任班长。1749年底被登记为下级准尉。1751年中旬被提升为中士。1754年5月升为中尉军官军衔,5月被派往英格曼兰步兵团任职。1756年至1758年在陆军院供职。
在兵营的9年,苏沃洛夫和士兵们同吃同睡,总能挤出时间看书。后来他在自传中写道:“说到我的学问,我懂数学,知晓一些哲学、地理、历史,会几种语言,如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波兰语、土耳其语,还会一点儿阿拉伯语、波斯语和芬兰语。”
战斗生涯
苏沃洛夫像(现藏圣彼得堡冬宫)
苏沃洛夫的战斗生涯开始于七年战争。战争初期,他担任后勤工作。
1758年,苏沃洛夫以一级少校军衔在里夫兰和库尔兰为作战军队组建预备营,在梅梅尔任要塞司令,10月晋升为中校。1759年起任俄国作战军队大本营参谋,参加了库讷斯多夫战役。1760年参加柏林战役。1761年,苏沃洛夫开始指挥独立支队,协同彼得·亚历山德罗维奇·鲁缅采夫-扎杜奈斯基将军的攻城军攻占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
1762年9月,苏沃洛夫晋升为上校,被派往阿斯特拉罕步兵团任团长。1763年至1769年4月17日任苏兹达利步兵团团长,任内编写了《苏兹达尔团条令》(1764年至1765年)一书,内容包括军队的士兵教育、内务和战斗训练等方面的各项原则和规定。
1768年至1772年,苏沃洛夫晋升为准将(1768年)和少将(1770年),并参加了对小贵族阶级的巴尔同盟(旨在反对斯坦尼斯拉夫·波尼亚托夫斯基国王和俄国)军队的战斗。他指挥一个旅和几个独立支队,在奥列霍夫(1769年)、朗茨克鲁纳、扎莫斯季耶、斯特洛维奇等地区战胜波兰贵族党人,攻占克拉科夫城堡(1772年)。
1773年,苏沃洛夫被派到第五次俄土战争的巴尔干战区,在鲁缅采夫元帅指挥的第1集团军任职。5月21日和6月28日,苏沃洛夫率领的支队两次完成搜索任务,击败图尔图卡依的土耳其人,掩护俄军撤退。9月14日,防守赫尔绍瓦时击退土军的进攻,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1774年3月28日,苏沃洛夫晋升为陆军中将。6月20日以8000人在科兹卢贾附近击溃土军4万人。7月俄土《库楚克-凯纳尔吉和约》,俄国获得了第聂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间的地区和刻赤海峡,打通了黑海出海口,克里米亚汗国宣告“独立”,实则受俄国控制。8月被调去镇压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战争(参见普加乔夫起义),但是,在苏沃洛夫到达之前,起义者已被政府军打败。
苏沃洛夫塑像
1775年,执行抗俄政策的德夫列特·吉里登上克里米亚汗位,同时土军一部在卡法登陆以示声援。177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命苏沃洛夫进驻克里米亚,另立亲俄的沙亨·吉里为汗,并驱逐登陆的土军。沙亨·吉里“要求”苏沃洛夫“维持秩序”,俄军遂于1777年4月上旬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1778年,苏沃洛夫被任命为驻克里米亚和库班军队司令。
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宣布将克里米亚和库班地区并入俄国版图。苏沃洛夫强迫库班地区的诺盖族头人宣誓效忠沙皇,对不肯臣服的诺盖人进行镇压。
1780年至1782年,苏沃洛夫被调往阿斯特拉罕,期间策划远征波斯,但未实施。
1782年至1784年,苏沃洛夫指挥库班军,领导构筑了库班筑垒线。他在克里米亚和库班的活动,对于保障俄国南部边界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785年至1787年,苏沃洛夫先后指挥过弗拉基米尔师、彼得堡师和克列缅丘格师。1786年10月3日,晋升为陆军上将。
金布恩之战中坠马的苏沃洛夫(中坐者)
1787年,第六次俄土战争开始,苏沃洛夫领导克里米亚及赫尔松—金布恩地区的防御。9月25日,小股土耳其部队在小股舰队支援下在金布恩登陆未遂。10月12日,土军约5000人登陆,再次攻击金布恩,苏沃洛夫约有兵力4000人。经三次攻击,土军遭到苏沃洛夫重创,几遭全歼。金布恩之战的失利,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
1788年6月,苏沃洛夫随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元帅围攻奥恰科夫,负责指挥陆军左翼。他主张立即从陆海两面强攻要塞,但遭波将金反对。土守军几度出击,均被堵回。其中一次,苏沃洛夫追击退却之敌,擅自决定冲入要塞,但中途被波将金严令制止。苏沃洛夫受重伤,加之与波将金意见分歧,遂返回金布恩。
1789年春,苏沃洛夫部(1万人)进驻贝尔拉德一带,与进驻阿茹得的奥地利科布尔亲王(1.8万人)相呼应。6月下旬,多瑙河下游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土军3万人进抵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间的要道福克沙尼,迫近奥军驻地。7月27日,苏沃洛夫应奥军请求,率5000人在28小时内急行军50公里,驰援阿茹得。苏沃洛夫将俄奥联军编成两个集团,成纵队队形,从行进间强渡普特纳河,进攻福克沙尼。8月1日,联军与土军在福克沙尼激战经10小时,土军阵亡1500人,联军伤亡约3、400人。战后联军各返驻地。同时,波将金指挥的俄军主力行动迟缓。土军统帅部趁机集结近10万大军,准备抢先歼灭俄奥联军,再回击俄军主力。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18日夜,苏沃洛夫率所部7000人两昼夜行军约70公里,于21日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面对6倍于己并占有坚强阵地的土军(15万人对2.5万人),苏沃洛夫坚持趁土军分散不备,先行发动进攻。21日夜,联军乘夜偷渡雷姆纳河(罗马尼亚锡雷特河的支流),次日晨,双方展开激战,苏沃洛夫企图逐个歼灭土军各集团,土军则在优素福帕夏指挥下节节抗击。12小时后,土军放弃阵地溃逃,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到重新集结时,10万大军仅剩1.5万人。联军伤亡1000余人(参见勒姆尼克河战役)。这一仗是这次俄土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会战,它打乱了土耳其统帅部的整个计划。在这次胜利的影响下,波将金攻克了宾杰拉,不战夺取阿克尔曼,控制了整个摩尔多瓦。同年,苏沃洛夫受封雷姆尼克伯爵。
1790年12月,俄军两次围攻多瑙河左岸的伊兹梅尔要塞失败,波将金遂派苏沃洛夫前往指挥战斗。12月13日,苏沃洛夫抵达前线后,决议强攻。他计划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主攻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为此,他在战前进行大量操练、准备工作,并鼓舞俄军低落的士气。22日,俄军同时对要塞发起强攻,经惨烈的战斗之后,俄军获胜。此战,土军阵亡2.6万人,被俘9000人,全部火炮及大量财物被缴;俄军亦伤亡约1万人,650名军官中伤亡400名。至此,土耳其在多瑙河下游的防御体系被打破,此次俄土战争的结局基本决定。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
骑马进入华沙的苏沃洛夫
有说法认为,苏沃洛夫在俄土战争后遭受波将金排挤,仅被授予普列奥布拉任斯科耶团中校军衔(这是一个荣誉职务)。自1791年起,他被调离俄土战场,奉命指挥驻芬兰的俄国军队,视察芬兰至瑞典的边防工程,在与瑞典接壤的边界上构筑了许多堡垒。
1792年至1794年,苏沃洛夫指挥俄南部军队,1794年参加对波兰的远征,镇压塔德乌什·柯斯丘什科发动的起义(参见大波兰起义)。1794年至1795年指挥驻波兰的军队,俄国完成了对波兰的瓜分(参加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1794年11月30日,苏沃洛夫晋升为陆军元帅。1795年至1796年指挥驻乌克兰的军队,行营设在图利钦。在此期间,他写成《制胜的科学》一书。
辉煌与失落
被流放的苏沃洛夫(图左)接到任命
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俄国把主要力量转向对法国的武装干涉。1796年,法国将领拿破仑·波拿巴横扫奥属北意大利,叶卡捷琳娜二世准备派6万俄军进入奥地利,并提名苏沃洛夫为统帅。正当远征军在波多利亚组建时,叶卡捷琳娜二世于1796年11月17日因中风逝世,其子保罗一世即位。保罗一世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式的形式主义和棍棒纪律,引起了拥护“开明专制”、属于军事革新派的苏沃洛夫不满,二人关系恶化。
1797年2月17日,苏沃洛夫被革职,并被褫夺着用军服权,回到自己的庄园孔昌斯科耶镇。5月3日,被流放到诺夫哥罗德省的康昌斯科耶镇,由警察监视。
1798年底,俄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葡萄牙和两西西里王国等组成了第二次反法同盟。在盟国的坚决要求下,保罗一世不得不在次年2月任命苏沃洛夫为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奥军也归他指挥。
苏沃洛夫在米兰
1799年3月,苏沃洛夫抵达维也纳,被授予奥军元帅军衔,指挥48500人(俄军1.2万人,奥军3.65万人)远征意大利。苏沃洛夫反对奥地利统帅部据守边界的计划,主张在北意大利展开进攻,首先占领伦巴第和皮埃蒙特,以后沿里昂-巴黎轴线直捣法国本土。同时认为应在瑞士、德国南部和比利时等地实施助攻,要求在地中海的俄土联合舰队积极配合。在北意大利战场上,苏沃洛夫计划在法军麦克唐纳、谢雷尔两个集团军尚未会师前,予以各个歼灭。这次攻势以布里西亚—米兰方向为主要作战方向,企图切断瑞士和意大利法军的联系。他一面训练奥军,改进补给方法,提高部队机动能力,一面煽动意大利人民掀起反法斗争。
1799年4月中旬,联军发起攻势,谢雷尔被迫放弃布里西亚和贝加莫两城堡,撤至阿达河西岸,依托有利地形,以2.8万人展开成一线防御。苏沃洛夫进抵阿达河东岸,针对法军部署,决心在正面突破,两翼辅助主攻法军防御较弱地段。4月26日8时,北翼巴格拉季昂先以3000人牵制优势法军达12小时。翌日拂晓,联军主力及南翼梅拉斯均发起强渡,突破法军防御。新任法军司令莫罗以3个师迎击联军。苏沃洛夫指挥奥军出击,还派出3个哥萨克骑兵团断敌退路,但因迁延误期而未能歼灭法军。此战,联军毙俘法军约7000人,自损2000人。
此后,联军扩大战果,在6个星期内几乎占领整个北意大利。法军统帅部调集兵力,企图围歼联军。苏沃洛夫获悉法军意图后,制定各个歼敌计划:以1.7万人留在亚历山德里亚附近阻击莫罗部(2.5万人),掩护联军主力侧后;亲率主力3万歼灭麦克唐纳部(3.5万人)。他以一昼夜行军近50公里的速度奔赴波河支流提多涅河,与法军对峙。6月17日,双方先头部队发生前哨战,麦克唐纳退至特雷比亚河(波河支流,与提多涅河平行)左岸。苏沃洛夫率主力赶到后,决心进行一场预有准备的遭遇战,开创了俄军战史上此种行动的先例。他命令联军成3路纵队,在行军中展开,从行进间投入战斗。18日上午10时许,联军以三分之二的兵迂回麦克唐纳左翼,企图断其退路,实行围歼。麦克唐纳则依左岸阵地顽抗。随后法国援军赶到,使法军撤右岸。19日晨,麦克唐纳以优势兵力渡河反击,双方激战至18时,各自返回阵地。在3天的战斗中,联军毙俘法军约1.1万人,己方伤亡5000至6000人。20日,苏沃洛夫以两路追击连夜撤离的法军,在皮阿琴察再歼法军7000余人。
画家А.Коцебу所绘的诺维战役
6月22日,苏沃洛夫留下1万人继续追击,自己则率领联军主力,以两天半急行军120公里的速度,准备与已经击败联军牵制部队的莫罗部展开决战。莫罗迅即向热那亚撤退。苏沃洛夫以轻骑兵追赶莫罗的后卫至诺维地区。由于俄奥双方在战略上再度发生分歧(苏沃洛夫要继续进攻,奥方要分兵巩固占领地),苏沃洛夫立即歼灭莫罗的计划被迫推迟。法国督政府抓紧时机增援,使热那亚法军增至4.8万人,并派儒贝尔接替莫罗指挥,准备从热那亚、瑞士两个方向夹击俄奥联军。担任主攻的儒贝尔企图先歼灭俄军于托尔托纳,于8月11日率先发起进攻。与此同时,苏沃洛夫集中6.5万人,派出前锋诱敌,将儒贝尔部从山区诱至平原决战。14日,法军开始下山,但发现联军主力集结于平原后,立即停止。先到的部队则依托山区有利地形防御,等待支援。苏沃洛夫也改变计划,决定趁法军后续部队赶到之前主动攻击。其计划是:以次要兵力(2.7万人)攻敌左翼,主要兵力(3.8万人)攻敌右翼;次要方向以积极行动吸引法军主力,为主攻方向创造战机。15日拂晓,战斗打响。法军错判左翼为联军主攻方向,将后续部队和右翼的部分兵力调去加强左翼,大大增加了对该方向上联军的压力,奥军指挥官克拉伊多次要求增援,苏沃洛夫均置之不理。上午10时,当法军被牵制在左翼,预备队已使用殆尽,右翼兵力削弱时,苏沃洛夫猛攻右翼,在两翼均采取迂回战法。傍晚,法军主动撤退。苏沃洛夫准备次日晨追击,因奥方停止供应军粮,这才作罢。此役,法军损失1.6万人(4500人被俘)和全部火炮、辎重,儒贝尔阵亡;联军损失8000人(俄军占2000人)。至此,意大利境内的法军主力基本被歼灭。
苏沃洛夫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取得辉煌胜利,歼灭了由富有才干的统帅莫罗、麦克唐纳和儒贝尔率领的3个法国集团军。盟国的胜利主要取决于俄军的高昂斗志和训练素质以及苏沃洛夫的卓越统帅艺术。
意大利北部解放后,苏沃洛夫本打算向法国本土发展进攻,向格勒诺布尔、里昂和巴黎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但是,这个计划被盟国所破坏,它们担心俄国在地中海和意大利的影响增大。英国和奥地利决定将俄国军队调离北意大利。苏沃洛夫依照命令把奥军留在意大利,于8月27日率领俄军开往瑞士,与在那里作战的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会合,并从那里进攻法国。9月11日,苏沃洛夫开始了对瑞士的远征,俄军打过瑞士的圣哥达隘口和鬼桥,率军翻过罗斯希托克山脉,进入姆坚山谷,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脉的进军。这是军事学术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苏沃洛夫军事生涯的颠峰,用他自己的话说:“俄国的刺刀穿透了阿尔卑斯山。”恩格斯断言,这是“到当时为止所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最出色的一次”。俄国军队表现出空前的英雄主义,在前卫战斗、后卫战斗,巧妙迂回阵地、战术合围和全歼被围之敌等方面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范例。
因战功卓著,苏沃洛夫于1799年10月28日被保罗一世授予全俄军队大元帅军衔,并在圣彼得堡马尔索沃广场上为他建立纪念碑,以表彰其对瑞士远征的功勋。在此年,苏沃洛夫还被封为意大利公爵。
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绘《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山》
黯然离世
苏沃洛夫的墓地
1799年10月,因彼此间的不信任,俄国与奥地利的联盟破裂,苏沃洛夫奉诏返回俄国,于1800年4月21日返回彼得堡。但在回国之后,苏沃洛夫却再一次遭到贬谪。残酷的、不公正的事实使这位统帅心灰意冷。同年5月6日(俄历5月18日),苏沃洛夫在彼得堡克留科夫运河畔的赫沃斯托夫宅邸逝世,享年69岁(未满70岁)。
临终时,苏沃洛夫对沙皇的宠臣、来向他索讨解释自己行为的报告的库泰索夫伯爵说:“我正准备向上帝作解释,对沙皇我现在连想都不去想……。”
苏沃洛夫死后,葬于彼得堡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遵照他的遗愿,墓碑上刻着简短的铭文:“苏沃洛夫之墓”。
主要影响
杰出战绩
苏沃洛夫在七年战争时期参加了库讷斯多夫、柏林、科尔贝格(科沃布热格)等战役。第五次俄土战争期间,他击败图尔图卡依的土军,并于1774年6月在科兹卢贾击溃土军4万。1776年至1779年指挥驻克里米亚和库班的军队,促成克里米亚并入俄国。1782年至1784年领导构筑了库班筑垒线,保障俄国南部边界的安全。第六次俄土战争时,领导赫尔松—金布恩地区的防御,击退土军。1789年在福克沙尼和勒姆尼克河附近取得重大胜利。1790年12月猛攻伊兹梅尔要塞,将其占领。
1799年,苏沃洛夫作为第二次反法同盟驻意大利北部俄奥联军总司令出征北意大利。4月,突击攻陷布里西亚要塞,在阿达河战役中战胜法军。6月,赢得特雷比亚河战役的胜利。8月,在诺维战役中大败法军。经过一连串军事活动,成功占领北意大利。后因同盟内部矛盾而率领俄军开往瑞士,打过圣哥达隘口和鬼桥,翻过罗斯希托克山脉,进入姆坚山谷,完成跨越帕尼克斯山脉的进军,使俄军主力避免被围歼的命运。
战术思想
苏沃洛夫是俄罗斯著名军事统帅和卓越军事理论家,俄国军事学术和军队改革的奠基人。他不仅在军事科学上,而且在其它知识领域中都是同时代知识最渊博的人之一。苏沃洛夫在军事理论和实践方面留下了大量的遗产,他以新的结论和原则丰富了整个军事学领域。
苏沃洛夫摒弃陈旧的封锁线式战略和线式战术,在其统帅实践中制定并运用了较完善的作战样式和方法,这些作战样式和方法大大超越了当时的水平,保证俄国军事学术取得了领先地位。他指挥过60多次交战和战斗,屡战屡胜。
苏沃洛夫的战略以极其进取和果断见长。其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苏沃洛夫教导说:“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在重视进攻的同时,苏沃洛夫认为在个别情况下也可采取防御,甚至为保存兵力避免优势敌人的突击,也可实施退却。他认为,集中兵力兵器于最重要方向具有重大意义。恩格斯写道:“在决战中,在大的战斗中,俄军从来都是以大兵群作战的。苏沃洛夫还在进攻伊兹梅尔和奥恰科夫时便已明白这个必要性。”
苏沃洛夫不仅是伟大的战略家,而且是卓越的战术家。苏沃洛夫的特殊功绩在于完善同散开队形相结合的纵队战术,这种战术是西方在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战争中创立、尔后由拿破仑发展起来的一种战斗方法。在苏沃洛夫战术中火力与白刃突击有了正确结合。他认为火力对于夺取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他把以死相搏的白刃突击的技艺提到空前的高度。苏沃洛夫的战术是建立在周密了解情况、行动迅速突然的基础上的。并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
苏沃洛夫纪念碑在瑞士的阿尔卑斯山
苏沃洛夫创立了一整套的教育和训练军队的先进方法。“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这一信念是这套方法的基础。苏沃洛夫反对盲目练兵,极力主张激发士兵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努力使士兵在最复杂的战斗条件下大胆主动和巧妙地行动。他十分注重使军队训练适应于战争的需要。苏沃洛夫要求部属务必弄清自己所担负任务的实质。他说:“每个战士都应了解自己采用的手段”。苏沃洛夫经常关心士兵,关心他们的生活和需要,在戎马生活中与他们同甘共苦。苏沃洛夫赢得全军的无限信任和爱戴。
苏沃洛夫的统帅实践在俄军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苏沃洛夫崇拜彼得一世,曾师事鲁缅采夫。他培养出一辈杰出的俄国统帅和军事指挥员,其中最为优秀的是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和彼得·伊万诺维奇·巴格拉季昂。后来的德米特里·阿列克谢耶维奇·米柳京、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德拉戈米罗夫、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等俄国名将都受过苏沃洛夫思想的熏陶。
历史评价
苏沃洛夫
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在退居圣赫勒拿岛后认为:苏沃洛夫元帅拥有伟大将领的灵魂,但并没有对应的头脑。他具备天赐的坚强意志,十分活跃,面对任何考验都无所畏惧,但他既没有天才,也没有战争艺术知识。
法国将军让·维克多·马里·莫罗(Moreau)在1813年8月26日回答米哈伊洛夫斯基-丹尼列夫斯基(Михайловский-Данилевский)的提问时称:“这两人(苏沃洛夫、拿破仑)在战争艺术上无人可比,不过我认为,要是军队实力相当,拿破仑还是胜利者。”他认为,在意大利战争中,苏沃洛夫在“诺维和特雷比亚河,尤其是特雷比亚河战前的进军,那是战争艺术的巅峰(c'est le sublime de l'art militaire)”。
法国元帅安德烈·马塞纳评价:我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胜利来换取一个荣誉,那就是苏沃洛夫翻越阿尔卑斯的伟绩。
苏联奥西波夫所著的《苏沃洛夫元帅传》称他是“当代最出色的军事领袖”。
俄罗斯历史学家米亚格科夫认为:苏沃洛夫作为天才的军事思想家和伟大的统帅,所有军人的典范进入了我国军事历史。他以常胜统帅称著。正是应该以他为典范培养教育未来的军人,让他们继承在过去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先辈的传统。
中国学者吴春秋编著《俄国军事事略》认为苏沃洛夫是俄国军事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般认为,彼得一世是这一派的开山祖师,而苏沃洛夫则是集大成者”,在作战方法上,他认为“苏沃洛夫一生的战争实践,都是以快速、突然和猛烈的进攻著称”。
美国学者代维·R·斯通《俄罗斯军事史》:苏沃洛夫是一位好战但有创意的指挥官,他是继鲁缅采夫之后俄国最有才华的将领。
主要作品
苏沃洛夫在驻乌克兰期间,研究了亚历山大、汉尼拔和凯撒等人的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战争的经验,写出了著名的军事著作《制胜的科学》。
苏沃洛夫
《制胜的科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主要供军官使用,阐述了苏沃洛夫以贯穿冲击演练来训练军队的方法。第二部分“向士兵口授必须的知识”其中列举了苏沃洛夫关于战术和战斗勤务的基本原则。其主要思想观点是:
一、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因此应当把人置于优先位置来考虑,要注重战前对士兵进行严格的操练和实行铁的纪律,使每个士兵确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士兵这一名称理当包含军队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级的将军,下至最低层的火枪兵、骑兵和步兵,这些人无例外地都要经受严格的训练。要使士兵成为本领高超的战士,成为自己祖国的可靠卫士,就应该懂得如何训练,如何作战。为此,应该让部队通过演练来熟悉战争中的各种现象,这些演练又必须非常接近于实战,这样,士兵就会把真正的战争看成不过是演习而已。“训练从难,征战易。训练从易,征战难”。而军人服从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础,军队的坚强指挥是建立在服从命令的基础之上的,故服从应该是绝对的,任何下属对上级的命令不仅不得争辩,就连议论也不许可。
二、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无论是对不设防的野外,还是设防的城堡,都要坚决进行进攻。“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敌人。只有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
三、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观察”“快速”“猛攻”。观察的实质是要善于判断敌情和地形,及时制定正确的作战计划;快速是要求部队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突然性。军队为及时赶赴前沿阵地或占领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必须善于以急行军的速度赶路。从这层意思上说,脚是决定胜利的基本条件;猛攻的表现是在敌人聚集兵力和准备抵抗之前发动进攻,而猛烈攻击是战斗中的主要形式。在战争决定胜负的关头,用强有力的火力和刺刀突击,狠打猛追。
四、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打退敌人是失败,而消灭敌人才是胜利”。集中兵力兵器于决定性的方向上,分批消灭敌人,而不要把部队分散布成警戒线。
五、战争中没有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的固定原则,一切都要根据敌方特点,以及难以预料和变化多端的条件而定。如:用线式纵队打击正规部队,用方阵对付异教徒,都是适例。在注重进攻的同时,在个别情况下也可采取防御,为保存兵力避难优势敌人的突击而实施必要的退却也是完全可行的。
《制胜的科学》集中反映了苏沃洛夫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治军之道,包括军事成就、军事思想、指挥风格和指挥艺术等,影响俄国军界好几代人。十月革命后,列宁审批的第一本红军战士手册中,也引用了它的主要原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级苏军将领对苏沃洛夫的治军方略和战术原则备加推崇。《制胜的科学》与其作者的名字一起,受到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的广泛注意。
轶事典故
跛司令
苏沃洛夫曾因脚跟被钉子刺伤,而造成终身跛足,故有“跛司令”之称。
勤于职守
苏沃洛夫年轻时在谢苗诺夫斯科耶禁卫团服役。在军营中他发现,很多出身贵族的士兵在站岗放哨时常常擅离职守,动辄酗酒斗殴、大打出手。有的人甚至叫农奴替自己执行任务或者干重活。苏沃洛夫不愿随波逐流,以一种近乎苛刻的精神要求着自己。他从按照义务完成勤务、值班、站哨和操练,甚至替他人值班也毫无怨言。
一天,他被派到夏宫的御花园里站岗,碰巧沙皇伊丽莎白一世出来散步。苏沃洛夫向她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他潇洒英武的姿态引起了女皇的注意。女皇不禁停下了脚步,询问这个哨兵的姓名。当得知他是自己父亲的义子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苏沃洛夫的儿子时,女皇非常高兴,赐给他一枚银卢布。苏沃洛夫却说:“尊贵的女皇陛下,现在我不能接受您的恩赐。《法规》规定,禁止士兵在站哨的时候收受钱物。”女皇听后很高兴,赞道:“你懂得勤务,好样的!”
前进将军
苏沃洛夫对部队的培养和训练给予特别关注。往往他的军团一天行军80俄里,他却还要规劝说:“可罗马人走得更快,读一读恺撒的书吧!”苏沃洛夫的许多说法都变成了谚语,其中最有名的是:“练时难则战时时易。”
第六次俄土战争期间,苏沃洛夫以劣势兵力准备进攻多瑙河畔的伊兹梅尔要塞。伊兹梅尔要塞固若金汤,并有大量驻军。苏沃洛夫命令仿照伊兹梅尔要塞构筑一个相似的工事,每天让士兵学习攻克这些工事。进攻—休息—再进攻。苏沃洛夫要求士兵:“再来!再来!”在伊兹梅尔城下,他有一句名言:“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后来成为谚语。当真正开始进攻时,士兵们只用了几个小时就拿下了伊兹梅尔要塞。
在翻越阿尔卑斯山时,俄军一度陷入绝境,苏沃洛夫对士兵们说:“孩子们,必须前进迎敌。不要想你们面临着多少个敌人。要知道,你们是来打败敌人的,而不是来数敌人人数的。”最终,俄军冲破险阻,沿着山中崎岖小路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从此,苏沃洛夫的士兵就称他“前进将军”。
体恤士兵
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是从一个士兵开始服役的,因而深知士兵的疾苦和艰辛。他很爱护官兵,总是说:“对我来说,士兵比我本人更宝贵。”
苏沃洛夫最关心的就是士兵的生活和健康。他要求军队不能发生病从口入的事情,甚至不厌其烦地制定出了许多具体的规定,比如说,要求士兵在做饭时要使用清洁的饮用水,用来做饭的锅必须用镀锡的那种,吃的粮食要有营养,做的面包必须烧透。苏沃洛夫对待生病的士兵更是无微不至地关怀。1792年,苏沃洛夫重返俄罗斯南部时,发现那里的医院对于普通士兵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充满污秽的地狱。潮湿、阴冷的病房里挤满了等候治疗的伤兵,医生却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很多士兵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苏沃洛夫非常气愤。他立刻命令将伤病员进行分类护理。经过一番整顿,士兵们的就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很多士兵因此而获得新生。由于他对士兵有着特殊的感情,士兵们对他也报以爱戴和尊敬,大家都亲昵地称他“大兵元帅”。
苏沃洛夫体恤士兵,但对自己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一直过着和士兵们一样的生活。他认为,军人应该保持年轻,也正是因此,在苏沃洛夫眼里,年老就像生病一样,经历严酷的生活磨练,是可以战胜的。他不爱照镜子,因为镜子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年龄。据说,他走路如跑,骑马似跳,遇到坑洼就跳越过去,而不是绕过。即便在病危时,御医建议苏沃洛夫应该去温泉静养,他也坚持说:“我不能擅离职守。我是一名士兵!”御医提醒他:“可您是大元帅!”虚弱的苏沃洛夫神色严肃地回答:“可士兵是以我为榜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