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二战前,日本的极端教育,如何令国民成为没有自我的侵略机器?

作者: 兵锋 2024-12-21 20:17:52

日本国民全力支持侵略的根源在于日本政府长期推行的军国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愚民政策造成的日本国民意识的扭曲发展。

在二战前日本便长期学校教育、军队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形势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塑造军国主义国民意识。明治初期开始,日本通过《学制令》《教育令》《教育敕语》《军人训诫》《军人敕语》《教育敕语》国民教化运动等确立军国主义教育体制在家庭、学校、社会、军队全面推行军国主义教育。

其灌输最核心的便效忠天皇的思想,将天皇称作万世一系的神日本军国主义极力宣传皇国史观诸如神武建国”“天皇成业”“皇道伟大精神,把天皇神化,令国民对天皇绝对崇拜,绝对服从。日本国民作为天皇的臣民,将为天皇而死作为最高道德,完全无视个人的存在价值。这便令日本国民完全失去了个人的个性、价值观以及意识。因此,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后,日本国民对军国主义侵略毫无怀疑。

 

1734783410886324.png 

 

自近代以来,效忠天皇是始终与军国主义和日本的侵略战争联系在一起的。这其中尽忠”“勤王”“奉公”“殉国等具体道德规范的束缚,令日本人不折不扣成为抹杀自我的皇国人形兵器。

二战期间尽忠被认为的国民性格养成的第一要素。即以绝对的虔诚之心,无条件地服从天皇。无条件的是不问是非以及信至无我。 因此,至诚尽心被确立为尽忠教育的基本规格,成为日本国民性格培养的根本目标。试图尽忠教育令日本全体国民的人格状态达到对天皇至诚尽心的程度,最终形成日本国民对天皇制国家的信仰。

实践尽忠教育就要使国民达到对天皇至诚一贯,从而进入一种无我的境界。这种觉悟是日本国民可以为天皇献身的前提条件和动力源泉。在尽忠教育背景下,杀害他人这种最大的恶便被置换成了孝忠天皇及天皇制国家的最大的善。

尽忠的具体表现,首先就是勤王。而勤王精神结合日本国情与时势后,被具体地认为:将勤王精神付诸实践应从排外开始。首先,不允许外国对日本有辱国体,滋扰国威的事情发生。其次,不允许污蔑眩惑日本国体的外教酿成对日本的深害,只能采纳外国的知识技巧,作为皇国大道的羽翼。

 

1734783433899482.png 

 

推崇勤王教育是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倾向的产物,是日本回应西方冲击的一种以守为攻的姿势,憧憬的是我国的大道有资格成为西土的治教的教育强国梦,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意志力。那么,日本要到哪里去寻求这种勇气与力量呢?日本军国主义极力宣传皇国史观诸如神武建国”“天皇成业”“皇道伟大精神等等将天皇神化的手段正好提供了这种动力。

勤王教育将虚构的神武天皇纪元神话转化为一种文化意识,进而将日本是世界中心的幻想转换成为一种期盼统治世界的现实力量,催生出近代日本民族的殖民文化心理。

勤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植独一无二的日本国民,将日本凌驾于万邦之上,令日本国民在面对世界格局变化时,形成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民族自信心理。为此,勤王教育就要培养国民具有一种抵御内部和外部压力的能力——勇敢和意志,将对天皇的忠诚及其义士之举,作为一种义务融于个人之中。

二战时的日本教育,自幼儿园开始,儿童每日早课便要遥拜宫城。让中小学生每天诵读《学生敕语》;在各个教室里,悬挂军神的照片,营造一种浓烈的崇拜和孝忠天皇的学校文化氛围。将中小学校环境创设成国民炼成道场,多数学校都将原来的体育馆改成了武道场,展开武士的格斗、散打训练,学生们即便被打的鼻孔流血、跌倒在地了,也必须要挣扎起来,重新再战,以此锤打学生的意志品格,修炼下一代对侵略战争的必胜的信心以及坚忍持久的精神

 

1734783457111028.png 

 

尽忠的另一个表现是奉公。二战中灭私奉公成为一句最响亮的教育口号,中小学教材中充斥着奉公课文。即以至诚的态度,通过勤劳收获五谷,节度生活,贮蓄财物,最终将财富让给子孙,让给邻居,并无私地献给社会和国家。换句话来讲,奉公行为便是灭私行为,心底无私的人才能做到奉公守法。在二战时期奉公教育思想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教育中的显学,强制全体国民通过教育现场进行人体实验。在这种场合中,意味着天皇和国家,形成皇国民一种灭私的自虐心理倾向。经过奉公教育的日本国民,自觉抹杀了自我。

尽忠的终极表现形式殉国,为国家利益自愿献出生命。在日本殉国被视为是一种最高尚的行为得到赞扬和传颂。二战期间,日本将殉国精神作为日本国民性格中一个极重要要素加以推崇,将之纳进常态化教育,宣扬至极致。军国主义教育将战争常态化,将战争中不可避免的死亡常态化,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殉国精神教育也就随之得以常态化。

尽忠勤王奉公直到殉国,在二战时期,这条道德完善之路对日本国民来说就意味着勇敢地投身于战争,不必去追问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没有什么比为国捐驱更有意义,更加高尚了。高尚地死去才能换来纯粹的永生,这就是殉国教育的精神内核。通过这种殉国精神教育,焕发出来的是一种生命冲动,散发出来的是一种集体英雄主义的日本民族文化息气。

正是这种以生命冲动焕发的英雄主义,使无数日本军人乃至平民,在心理上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将自己直接捆绑于军国主义战车上。

军国主义教育将天皇意志内化为日本国民的一种集体无意识,酿造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为天皇圣战而捐驱的生命冲动,从而将投身侵略战争的动力植根于法西斯群众心理的土壤之中。这就是直到战败,日本国民依旧支持侵略的核心原因。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 / 0 人参与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205817931 邮箱:4905984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