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人都看过上个世纪上映的影片《地道战》,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的军民凭借自己挖出的地道跟日本鬼子相对抗的故事。可能会有人以为地道战是在近代的时候才出现的,但其实早就在两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人使用了,而后到了三国时期地道战的使用就更频繁了,相应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备。
公元前五百四十八年,郑国的子产率命带领700乘战车攻打陈国,就是趁着夜色以穿地的方式进入陈国的城内,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到了战国时期,《墨子》当中提到了很多的攻城的办法,那里面就有提到“穴”跟“空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道战。墨子还专门为地道战写了一篇名为《备穴》的文章。
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还有袁绍等都有进行过地道战。到了魏晋隋唐之后,地道战的使用就更加灵活了,在明代的时候还专门挖过地下藏兵洞对付敌人。
了解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发生在公元二百二十八年的陈仓之战当中,诸葛亮曾经想用攻城云梯以及冲车来攻打郝昭,不过都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后来诸葛亮让人去挖地道,不过也被发现了,再加上魏国的援军的到来,诸葛亮就更加没办法,最后只能退兵。既然都有地道战,那么古人是怎么提前发现的呢?
如果想提前知道敌军有没有挖地道,对敌人的仔细观察这是一点,还有就是墨子曾经记载过一种办法,在墙边挖出一个深坑,在坑里面放上一个大瓮,在大瓮口上盖上皮革,之后派士兵过来仔细听,要是敌人在挖地道的话是能够听见的。
发现敌人确实在挖地道之后要怎么处理呢?
首先,关于这一方面墨子同意在《墨子·备穴》里面十分详细地说了应对方法:倘若敌军想要挖地道攻城,守城的一方也可以挖一条通往敌人洞穴的地道,以地道攻地道,争锋相对,最后把敌军消灭在地下。
在官渡之战里面,曹操就是这样做的。袁绍想要通过挖地道去攻打曹操,曹操知晓以后就也挖地道直面袁绍的军队与之作战。除此以外,郝昭当初也是用这个方法来应对诸葛亮的地道战的。
其次,除了用挖地道的方法来应对,还可以进行烟熏火燎。在敌人挖出的地道里塞进艾草,再将那些艾草点燃,尽可能做到少出火,多出烟,接下来再用东西堵住己方的这一入口,让燃烧艾草形成的烟充分地蔓延到敌人那边,这样一来,敌人要是不想被熏死的话就只能退出去了。
南北朝时期的名将韦孝宽在玉璧跟高欢对阵的时候,就是在地道里烧火应对高欢的地道战的,他还用牛皮囊进行鼓风,最终打败了高欢率领的东魏军,自此一战成名。
到了宋朝以后,因为火器开始逐渐普及跟使用,地道战当中也开始充满了火药味。宋朝时的霹雳火球就是在地道战当中使用的,会将几十片薄瓷片以及三四斤火药一起捆绑在竹节上面,捆成一个球一样,竹节的两端再各自留出一截。只要发现敌军正在地道里面,马上就会有士兵把霹雳火球点燃,因为爆炸而迸出去的瓷片能够杀敌,爆炸声也可以吓唬敌人,然后产生的烟雾也可以熏晕敌人。点火球的士兵其实也需要在嘴里含着干草防止毒烟会伤到自己。
之后到了明朝,投入地道当中使用的火器也更多了,还会把水灌进地道里去,对于灌水的办法敌军也只能退出去,不然只能被淹死。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