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说,乘胜追击。意思就是要利用前期取得胜利的有利形势,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胜利。
毛泽东更是喜欢“宜将剩勇追穷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如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是这样。
1952年四季度,中国军队以顽强的精神和强大的军队实力,上甘岭战役中把美军企图扳回战局的企图消灭殆尽,联合国军上至克拉克下至参战的各营士兵,都从最初的信心十足变为心情忐忑直至最后变为万分的惊恐。
上甘岭战役后,联合国军对于打败中国吞并朝鲜再也不抱有一丝希望,开始自内心地想要和谈。
然而,就在这战争即将步入尾声,双方代表开始接触谈判时。毛主席却突然又下令从国内召集新一批24万志愿军准备入朝。
1953年,美国在向中朝表达希望停战和谈的讯息后,中朝代表人也随即作出回应。3月30日和3月31日,周恩来总理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就停战后的战俘问题解决联合发表声明,中朝方面主张在双方停战后,应立即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余下的战俘则移交给中立国以保证对遣返问题的公正解决。
但是,向来霸权惯了的美国并未立即回应周恩来和金日成的提议,而是选择了再次试探。美国可谓真是将“不见棺材不落泪”之精神发挥到了极致,4月初,美军再次动用一个师的兵力攻击志愿军的阵地,结果毫无例外,仅用了几个小时便惨败而归。
此次过后,美国才真正地开始考虑周恩来和金日成提出的和谈建议。1953年4月26日,停战谈判在搁置了一年半以后终于再度恢复。双方代表在竭尽全力、极限拉扯了40余天后,才终于在6月8日就战俘问题达成了最终协议。
但是,就在彭德怀受命前往朝鲜签订和谈协议时,意外却再次发生。一直代表中方与美国及南韩谈判的李克农将起草的《朝鲜停战协定》放到了美国和南韩代表的面前。美国代表在看过之后,很快便同意了协议规定的内容并签上了字。而南韩代表却是迟迟不肯签字。
原来是,南韩领导人李承晚发表声明,南韩政府坚决反对中方所起草的《朝鲜停战协定》。李承晚给出的理由是:如果按照此份协议,那么南韩将会领土尽丧。
当毛主席得知李承晚的做法后,却敏锐地察觉到了其背后的用意。6月22日,毛主席给彭德怀发去了一封电报,命令彭德怀秘密调集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计24万人再度奔赴朝鲜前线。
在得到毛主席的密令后,彭德怀便立即展开了军事调动,并在各军到达指定位置后下令利用夜间抓紧修筑防御工事。7月13日,就在志愿军上甘岭——金城——龙湖洞铜墙铁壁般的防线构筑完成的第三天,李承晚就下令南朝鲜军的第3、5、6、7、8、9、11师全面反扑,想要打志愿军一个“措手不及”。
李承晚确实不负他“政治投机者”得“盛名”,此次进攻,南朝鲜的几乎全部精锐都参与到了战斗,而之所以敢如此放手一搏,其实是得到了美国在背后的授意。就在李承晚下令进攻金城等地的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也下令命美军第3师从侧翼协助南朝鲜的反扑。
但是不幸的是,李承晚和美国的那一点小伎俩,早就被毛主席所洞察的一清二楚。为了给予美国和南朝鲜最后一次重大打击,毛主席特意命令此次守备的军队全部装备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火力装备。
7月13日晚上9点,志愿军炮火齐鸣,在敌方的22公里战线上,投入了将近2000吨的炸药,随后开始全面反攻。可怜筹谋已久的李承晚,还未登上中朝方阵地,就立即完成了“攻守转换”。首日告捷后,志愿军并未停下进攻的脚步,本着“一战打出最终和平”的目标,志愿军趁着士气正隆,接连攻克南朝鲜的阵地。待得16日的激烈争夺结束,志愿军已经南朝鲜高地10余处。这一下,联合国军也坐不住了,开始调动军队想要夺回一些阵地,以此来为日后的谈判增添一些筹码。
但是,结果却是与想象的大相径庭。在联合国军出兵支援的情况下,南朝鲜最终也只夺回了巨里室北山阵地,其余高地则全部被志愿军固守住了。知道自己胜利无望,南朝鲜及联合国军最终只得再次提出罢兵休战。
此次金城反击战,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5.3万余人,其中南朝鲜军队占据绝大多数,南朝鲜被视为最精锐的4个师几乎被全灭,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而且,此次战役没有再次上演上甘岭战役的反复夺回阵地,而是以压制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
金城战役后,虽然李承晚没有签订停战协议,但他的主子美国人签了字,他也不得不接受。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由此可知,金城战役的成功,来自于毛主席主席料敌机先,及时调24万精锐力量入朝,用铁一般的拳头让美帝国主义看清,中国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把上甘岭的胜利再向前发展,再接再厉,扩大胜利成果。
毛泽东主席威武!
各国军力和装备数据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公开资料,如有侵权,及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