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在特种条件下的行动·第二
出自————《坦克—前进!》
出自————《西方军事著作》
冬季和道路泥泞条件下的行动
在春、秋季道路泥泞时期,东线停止了大规模的军队移动和战役。位于低地的掩体被稀泥淹没,已经不能使用。稀泥吞没了大部分弹片,使弹片的作用削弱。泥泞期,敌人也只能沿公路干线进行正面战斗,并不得不把防御阵地转移到新的地区。
大战期间,脱离大路甚至进行规模不大的战斗行动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为使道路能保障不间断的行车,必须随时维修道路。轮式车辆离开碎石路(这种路在东线是很少见的)几乎是完全无法行动。一些重要的道路只有用圆木和树枝加固以后,才能成为半合格的行车道路。
这样,补给问题成了最复杂的问题。它简直成了实施任何战斗行动的决定因素。战斗群的编成及其兵力数量、进攻方向、任务的下达和时间的计算等等,都要决定于能运来哪些补给品。车辆行驶缓慢使油料消耗大为增加。坦克时常被迫自己解决燃料问题。为此常常使坦克携带二百公升的油箱,并使用牵引车运送其它补给品。在气象条件有利时,航空兵可以大力援助运送补给品。
泥泞期,只能由尽量乘坐履带车辆的快速群实施进攻。这些快速群一般不携带任何其它装具。其他部队通常都要在天气好转或道路修好以后才能前进。此时的重要任务是维护好前送路线,并加强警戒。
象俄国这样的严冬,不可能不影响到坦克兵的战术。厚雪迫使坦克沿高地棱线行驶,因为雪深超过五十厘米时,坦克即不能开动。坦克无论是在进攻中或防御中行动时都要靠步兵支援。由于步兵在深雪地行动十分困难,因而战斗的发展是很缓慢的。
东线冬季的作战行动主要是抗击敌人的冲击和参加争夺重要支撑点的战斗。我们在俄国的四个严冬中取得的作战经验如下:
一、冬季作战比任何其它季节作战都更加需要周密而长时间的准备。
二、由于战斗行动主要是在开阔地上进行的,因而积极和消极的对空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极对空防御措施包括:把车辆和钢盔涂成白色,穿着白色伪装服以及主要在夜间行动等。
三、要采取特别措施急救伤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他们在严寒中停留过久。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暖和的被褥和热饮料,并且要预先准备好人员取暖的房间。卫生救护站尽可能靠近前进阵地配置,以便能把伤员尽快送到这里。
四、为预防冻伤,必须给乘员准备好暖和的鞋子、毡靴、毛袜、绗过的棉衣和棉裤、皮帽或绒的钢盔衬帽等。注意教育人员要互相关照,不要冻伤脸部和耳朵。
五、冬季要采取多种预防措施,以保障车辆、仪表和武器等正常使用。坦克要停在干草、树枝或木板上,否则履带会冻结在地里。修理分队冬季的任务十分繁重,因为在低温条件下,坦克履带易于损坏,而车辆以低速行驶又使发动机负荷过重。弹簧和轴很容易坏,因为遍地是雪,分不清好坏路。蓄电池放电也特别快。但这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每次取下蓄电池时,放进房间或注意保暖就可以了。发动一次发动机,有时要花费若干小时。起初,发动机是用篝火加温的,后来专门设计了加温器,发动发动机就省事了一些。光学仪器上会蒙上许多水汽或覆盖积雪。自动武器因机油凝固而失灵。
六、以榴弹进行远距离射击,需要消耗大量的弹药,因为气温低和气压的变化对弹道产生不利的影响(气温过低往往出现近弹)。俄国的冬天,弹药的消耗和用于试射的时间,要比正常气候条件下多三到五倍。在雪层很厚的条件下,就象在泥泞地一样,炮弹的爆炸效果是很低的。而没有雪的、冻硬了的土地却正相反,可以大大提高弹片杀伤的效果。
七、长途行军需要经常休息。由于开辟的前送路线常常是单行路,因而必须按小时和天来精确规定纵队的行进顺序,并准备好错车点。积雪很厚的情况下,开辟新路要比清理旧路更省力一些。有时,结冰的河流就是很好的道路。通过结冰的水障碍的基本原则见本节最后一段。
八、为能充分利用冬季昼短的有限时间,应在拂晓前即向出发位置前出。发起冲击以前还要进行一次简短的地形勘察,因为一夜的积雪时常使地形情况发生变化。在预定进攻的方向上,要在积雪中开辟道路,以使轮式车辆和坦克能加速前进,并便于后送伤员。如地面上积雪很厚,进攻的坦克乘员必须带有专用的铁锹、量尺和滑雪板,以便于进行徒步勘察。冬季,坦克的履带声能听得很远,坦克应在步兵发起冲击的直前才向前沿开进。
九、冬季进攻时,坦克的战斗运用原则同于突击火炮的运用原则。进攻开始后再改变预定的方向时常是不可能的,最好能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而且进攻部队的战斗队形也要作纵深梯次配置。坦克尽量沿地势较高的方向开进,步兵则尽量利用天然掩蔽地(谷地等)前进。这种情况下,进攻速度是很低的,因此规定的当日任务纵深一般都不很大。如果某一任务未能按时完成,最好先停止进攻,经进一步准备以后再继续进攻。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不要使已经跑得很热的人员长久爬在雪地上不动。
十、防御中,首要的问题是警戒好道路和居民地。只有从秋季就开始准备,才能有构筑好的绵亘阵地。在结冻很厚的地面上构筑阵地是不可能的。
对那些成为军队命脉的居民地的防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御枢纽必须有充足的备品,以便在被围时也能守住阵地。每个居民地的守军是独立的战斗单位,因此防守居民地的军队应尽量配有多种武器。
要特别注意谷地和林缘地段,这些地方必须有警戒分队。要对地形进行侦察,以便能判断敌人坦克可能冲击的方向以及己方坦克实施反冲击的可能性。雪堆可以使预备队能在居民地内部隐蔽地转移。敌人突入居民地时,如未能立即以反冲击将其击退,就要将其分割。歼灭被分割之敌的办法,就是逐渐缩小合围圈。这一行动要由坦克直接支援,坦克的任务主要是消灭重武器。
十一、退却以前,事先采取后送措施十分重要。在退却途中迅速占领和加固居民地和道路交叉点也有重要意义。如果这些地点已被敌人占领,首先要清除敌人,因为要绕过这些居民地和道路交叉点几乎是不可能的。为能完成这一任务和消灭企图绕过我退却部队的敌人滑雪分队,必须经常有做好准备的坦克预备队。
此外还必须指出,即使在泥泞和冬季严寒的条件下,履带车辆的行动自由虽受限制,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快速性。在一些冬季战役中,甚至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战役中,俄军坦克常常能取得很大的胜利。在起伏地和森林地,训练有素的滑雪分队具有很高的快速性。用于前送补给品的小型的单马雪橇几乎到处都能通行。俄国农民使用的矮小马匹成为运送伤员和特别重要的补给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缺乏燃料和通行力较高的车辆,某些坦克师冬天拥有的马匹要多于车辆。
上次大战经验表明,在冬季和泥泞条件下,各兵种的行动都需要有时间保障,而装甲兵除了时间以外,还需要燃料。
通过结冰的水障碍
通过结冰的水障碍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事先要查明冰的厚度是否能承受该型坦克的重量。例如,承受“豹”式坦克的最小冰厚为七十五厘米,而T-Ⅳ坦克只需要五十厘米。
二、侦察渡口时,要特别认真了解两岸情况,是否适于坦克下岸和上岸,因为岸边常常是沼泽地。
三、一般都要加固岸边和修筑接近道路。为此可使用圆木、干草、树枝、沙以及预备的履带板等。
四、为能看清冰的状况,渡口的冰上通路要清除积雪,并以标杆、草捆或雪墙标示。
五、在渡口两岸接近地和渡河后通往集结地域的坦克行进道路上,都要设置必要的标牌。此外,在渡口两岸和冰上通路两侧均应派出哨兵。
图十五:坦克冰上渡河组织要图
六、为能迅速排除因车辆故障而出现的阻塞现象,渡口附近两岸要专门准备好拖车,并且要有备有杆子和梯子的抢救分队。
七、严寒天气时,为保障渡口而派出的工兵勘察排应加强一些士兵,以便排长能多更换几次哨兵。
八、坦克在冰上渡河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要开窗驾驶坦克。如情况允许,无线电员和装填手应从车里出来,徒步在冰上渡河。驾驶员要注意观察指示牌和哨兵的信号,避开前车的车辙,平稳地拉动操纵杆,下坡时要减速,防止滑车,及时换上低速档,缓慢地将坦克开到冰上。在冰面上驾驶车辆要平稳,时速约八公里;要保持车间距离,一般为七十五米。当前行坦克下面的冰层塌陷时,要小心地把自己的坦克倒回,立即援救战友。
坦克在荒漠地的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使坦克兵见识了广阔无垠的荒漠地和它那严酷的自然规律。在那令人疲惫的酷热的昼间和严寒的星夜,坦克兵驾驶着被沙尘染成土黄色的坦克,驰骋在北非的海岸上。沙漠战专家隆美尔因他的狡猾战术而被敌人称之为“沙漠之狐”,他向为之震惊的世界显示,装甲坦克兵能创造怎样的奇迹。在机动战争条件下,他的非洲军无论是在进攻还是防御中,都紧跟自己的指挥官,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
在非洲作战中,交战双方都拥有摩托化的兵团。诚然,我们意大利盟友的某些部队只是部分地摩托化,这对我们可说是连累不小。除突尼斯的某些地区以外,沙漠地是一片大平原,许多许多公里之内都没有一点天然障碍,是装甲兵作战的理想场所。只在极少数的情况下,一些陡坡和沙丘阻碍实施迂回机动和翼侧突击。因此,在北非沙漠地作战,不是经常需要与其它兵种保持直接的协同。在非洲可以进行单纯的坦克战,如西迪拉杰格和塞卢姆之战。在这些战斗中时常要定下前所未有的大胆的决心,只有把坦克的各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实现这些决心。
由于战斗是在濒海地带内展开的,而且德军却只掌握几个海港,军队的供应十分困难,再加上地中海航线又是在英国海军的控制之下,就越发对我们不利了。英军也要几经曲折才能给部队运来补给品。因此,交战双方都力争首先保障自己的供应基地和运输纵队的安全,摧毁敌人的供应基地。为此必须首先歼灭最危险的敌人——敌人的坦克兵团。这样看来,消灭敌人坦克是在非洲作战军队的基本任务。
起初,德军坦克在战术技术性能上优于英军坦克;意大利的坦克陈旧,性能上比较差。到一九四二年五月,英军才获得新式坦克——英国的“格兰特-李”和美国的“谢尔曼”,其性能相当于德国的坦克。英军坦克的数量也在逐渐开始增长,而德军坦克,尤其是装有75毫米炮的坦克已深感不足。无论是在东线还是在非洲,常常用88毫米高炮来顶替。有时先把高炮配置在前边,以便在自己的坦克到来以前对付敌人。
在非洲,同在其它战场一样,我们的快速修理勤务虽然经受了重重困难,首先是缺乏备件,但是实战证明,组织这种勤务是完全正确的。使敌人震惊的是,在前次战斗中被打坏的德军坦克,只经过不长的时间就又上了战场。甚至缴获的坦克,很快也被用来同德军坦克部队一起参加战斗。
酷热和常常覆有尖卵石的地面,都没有构成特别的困难。坦克履带扬起来的一团团的细沙却带来了更大的麻烦。空气滤清器经常不管用,因此要常换活塞环。事实还证明,摩托车在沙漠地也是不适用的。由于空气中带有细沙,使用自动武器,特别是使用机枪也感困难。
看来,任何地方也没有象在非洲那样大规模地使用过地雷障碍物,这样使用地雷是想弥补天然障碍物的不足。我们的工兵忙个不停,不是布设地雷障碍物,就是在敌人的地雷场开辟通路。步兵坚守支撑点,使坦克能进行机动作战。
曾采取各种手段伪装我们军队的转移,并迷惑敌人,使其弄不清我们的企图。为此曾制作了模型坦克和火炮,并使许多电台同时工作,以模拟军队的集中。汽车尾部拖上树枝,扬起烟尘,使敌人误认为是坦克纵队在行进。还成功地把敌人的突击诱到对坦克防御比较坚固的地段,尔后再实施迂回机动,由翼侧冲击敌人。
非洲军的三个侦察营是指挥部手中掌握的十分珍贵的兵力。乘坐装甲输送车的侦察群在非洲找到了广阔活动的场所,因为在沙漠地条件下,他们很容易避免与敌接触,深入到敌人的腹地,观察敌人的动静。当德国的一个无线电侦察连在阿拉曼被歼,文件落到英军手里以后,而英军还没有采取更谨慎的措施以前,在一段长时间内,无线电侦察一直在反映敌军的调动和其它情况。
德军在沙漠地作战中所取得的经验,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荒漠地的广阔天地可以使快速兵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机动能力,并能使现有的坦克同时投入战斗。荒漠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进攻方向,直到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机械化兵团在荒漠地的战斗,类似于骑兵的冲锋和海上的交战。
二、在荒漠地迅速歼灭敌人的快速兵团及其供应基地,比在任何其它地域作战都更加重要。在荒漠地扼守某地,只有在需要利用该地配置供应基地、航空基地或转移兵力时才有意义。
三、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具有决定意义的先决条件是:战役上判断好情况,迅速而出敌不意地集中兵力兵器,分割敌人,以便于尔后逐渐地、不太费力地歼灭敌人。
四、在广阔无际的荒漠地上,通常没有任何掩蔽物,人员如没有车辆几乎无法隐蔽。然而,只要军队还保持机动能力,就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打出一条路来。所以,保持机动能力是取得沙漠战胜利的保证。补给品的前送是军队的生命线,这是千真万确的。如果军队提前用完了燃料,无论原来的行动如何顺利,也得退出战斗。
五、丧失了机动力的军队,就要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这时他们无法在敌人四面八方的打击下守住阵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坦克兵器和地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械化兵也只能用在防御中,而首先是防守供应基地和翼侧有天然掩蔽物的地段,如隘口等。
六、在所有的快速地面兵种中,坦克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首先要消灭敌人坦克。在射界和机动范围都没有什么限制的条件下,坦克的机动性能好,坦克炮的射程远,这就使坦克成为与敌人坦克作斗争的决定性因素。
七、达成行动的突然性,就等于取得了一半的胜利,因此要求一切行动都要迅速,以使敌人的侦察情报不能发挥作用。由于荒漠地的地形开阔,只有夜间才能隐蔽行动。沙暴和沙漠地热天容易出现的气流层也可以干扰敌人的观察。
八、沙漠地难以区分敌我,因为双方穿的衣服都一样颜色,车辆也染成同样的伪装色。尤其交战双方使用缴获的汽车和坦克,越发容易造成混乱。由于沙漠地主要是机动作战,战线不断会发生变化,敌人随时都可能进行突然袭击。因此,每个分队和每个军人要经常作好全面的战斗准备。
九、在荒漠地判定方位也很成问题。因此必须随身携带地图和指北针。要事前侦察好地形,侦察的距离要远一些,以免被沙丘或地雷场所阻。
十、争夺制空权是取得沙漠战胜利的重要前提。
非洲战局持续了没有多久。阿拉曼之战成了这一战局的转折点。就在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附近的埃及土地上,德意军的攻势力量已告枯竭。这是因为敌人在技术装备,首先是坦克、炮兵和飞机方面的优势不断增长。更主要的是,几乎完全脱离了后方的我军得不到及时的供应,即使是最顺利的战役,也不可能把它继续打下去。即使长时间都给予地面部队以很大支援的航空兵(尤其是在托卜鲁克战斗中航空兵支援最为得力),最后也不能有效地支援地面作战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本来是旗开得胜的战局,却以失败而告终。德军被迫向突尼斯退却,长途跋涉2000公里。在突尼斯总算得以巩固,但只得到不多的加强,又进行了长时间的抵抗。这时,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美军由西南展开进攻,英军则由东面进攻。在两面的猛烈突击下,德军防御确无招架之力。1943年3月12日,突尼斯的德军残部被迫停止抵抗。
居民地和森林地战斗
坦克不太适于进行居民地战斗,完全不适于在大城市进行巷战。在这些条件下,其机动性、视野和射界都会受到很大限制。装备有近战兵器的敌人到处都可以找到掩蔽物。藏起来的敌人,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应尽量迂回居民地。但是,在道路网不发达和地形难以通行的条件下,某些摩托化部队(乘汽车)由于通行能力不强,几乎不可能实施迂回机动。
接近居民地的一切道路上,通常都设有鹿砦和地雷障碍,并有反坦克炮兵火力控制。有时在院落和花园里布有周密伪装的坦克。
在居民地战斗中,坦克一般在炮火掩护下力争由一侧隐蔽地接近居民地。若敌人发现坦克接近时,炮兵即对居民地边缘进行急袭。这时坦克和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从行进间进行射击,冲进居民地。在居民地内主要是摩托步兵作战。摩托步兵下车后编成突击群前进,由少量坦克支援,此时坦克作强击火炮使用。其余的坦克则准备抗击敌人可能的反冲击。
若步兵不乘车时,最好令步兵在炮兵火力掩护下尽量接近居民地边缘。若此时坦克的主力在居民地的另一缘消灭敌人并不让敌人恢复防御或逃出居民地,步兵即在坦克支援下发起冲击。有时还可以从两面对居民地实施夹击——“钳形”攻击,但是这种夹击方法只有在大居民地时或便于观察时才能采用,以免攻击时互相伤害。在实施夹击时,必须确定各攻击群的前进距离,并商定在攻击中信号的使用和通信联络方法。
追击中,坦克可能突入村落,此时,坦克一边向两翼射击,一边向村缘前出,村落内的残敌则由随后跟进的步兵歼灭,因为迅速前进并完成进攻的主要任务更为重要
若居民地位于重要道路的交叉点,渡口附近,或者居民地内有弹药和粮食仓库时,在占领该居民地后应立即派出警戒。否则,居民地可能被敌人夺回。
居民地防御中,坦克主要担任预备队,用于实施反冲击。坦克的阵地和通往这些阵地的荫蔽接近路应事先选定。当敌人接近居民地边缘时,对敌人翼侧实施反冲击最为有利。夜间,必须给坦克派出直接警戒,并使坦克经常处于战斗准备状态,以便在敌人袭击时,每个车上都有乘员。
未经修复但炮塔仍能使用的坦克,应进入掩体,将车体掩蔽,外露炮塔,并进行周密伪装,以便作为环形射击的发射点使用。
森林地战斗与居民地战斗有许多共同之处。在森林地战斗中使用坦克,效果也不好,但是在东欧的森林地使用坦克,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进攻中,步兵在坦克武器火力的支援下首先冲入森林,尔后即按地区分段前进。步兵和坦克的协同方法是,步兵消灭林中界道内的反坦克兵器,而坦克则消灭林中空地上的敌人发射点和生动力量。工兵负责侦察林中界道、道路和道路交叉点的地雷障碍物。
车长应注意关闭炮塔窗门,以防隐藏在树上的特等射手的袭击。战斗过程中要进行观察,对敌人可能配置的地点进行射击,并肃清抵抗基点之敌。
如果需要迅速通过敌人占领的林区,则应向前派出由步兵、少量坦克和工兵组成的强击群。强击群沿道路两侧前进,非装甲车辆在坦克的掩护下沿道路跟进。
对尚未摆脱追击部队,也没有来得及布设地雷的敌人进行追击时,非装甲车辆可在坦克之间行进,强击群一边射击一边前进,通过林区。在树林稀少,便于观察的森林地段,敌人可能对进攻的坦克进行远距离的射击,这时,可沿道路疏开配置,几辆坦克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整个纵队在坦克掩护下迅速通过危险地段。
在森林地进行防御时,坦克应有宽阔的射界,并有步兵派出的常设警戒。坦克主要是担任局部地区的预备队。为使部队能迅速通过整个地段,必须进行周密的地形侦察并构筑道路。
在森林地和居民地进行战斗时,在例外的情况下,而且是十分需要坦克时,坦克分队可分割到排。此时,坦克作为重武器支援步兵。有时,只是因为配置有坦克,敌人就不敢采取什么积极的行动。
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战斗
夜间战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夜间战斗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更大的意义。为能不断前进并取得最大的胜利,坦克部队常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继续行军和作战。虽然夜间战斗在某种程度上并不符合坦克的战斗运用原则,但是初次的大胆试验表明,如能正确使用并灵活指挥坦克,坦克也可以在夜间顺利行动。战争过程中,当敌人享有地面和空中优势时,夜暗就成了取得哪怕是有限战果的唯一条件。由于夜间同深入后方的敌人或空降兵进行战斗,还要抗击游击队的袭击,因而一切后方机构和勤务分队就必须保持经常的战斗准备。
坦克夜间战斗的目的在于:
一、在宽大正面上开始进攻后,力求于拂晓前突破敌人防御,并压制其火器。
二、发展并巩固昼间取得的战果,尤其当敌人已被击溃,可以转入追击时,夜战效果更好。
三、坦克实施有限目的的夜间冲击,掩护己军部队的退却。
四、歼灭在个别地段上突入之敌,或为改善防御采取其它措施。
五、突围或援救被围部队。
坦克夜间作战的有利条件如下:
1)敌人航空兵的行动受到限制或根本不能行动。
2)敌人地面部队的武器,尤其是进行直接瞄准射击的坦克和反坦克火炮不能发挥多大作用。
3)坦克的轰鸣声和火力对敌人士气有很大影响。
但是,夜间也会造成许多困难:
1)指挥和通信联络困难。
2)由于能见度不良,射击精度降低。由于当时还没有夜视器材,坦克炮不能充分发挥威力。
3)判定方位、侦察和警戒要复杂得多。
4)进攻方向很难掌握,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改变方向。
5)进攻速度要比昼间低得多,油料消耗量大。
6)弹药消耗量增加,因为不可能进行精确瞄准射击。
7)后送伤员和损坏的车辆困难。
8)坦克的轰鸣声能传出很远,坦克不易达成行动的突然性。
这些困难都是很重要的,因此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以后,坦克部队才开始参加夜间战斗。夜间要采取一些新的作战形式,究竟采取哪种方法,要看夜暗的程度。如夜间比较明亮,例如在月圆时,夜战性质即接近于昼间战斗。如夜间的能见距离不超过五十米,又没有专门的照明器材(探照灯或空中照明)时,就不能使用坦克。夜间能见距离达一、二百米时,最利于坦克作战。
夜间战斗具有以下特点:
进攻部队的编成
进攻部队的编成完全决定于敌人的情况。若敌人占领了预有准备的防御,其阵地之前一定有地雷和其他反坦克障碍物,这时坦克必须在步兵和工兵密切协同下实施进攻。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一般要编成只编有装甲车辆的混编战斗群。昼间坦克可以集中使用,而夜间坦克要分别加强给步兵分队。夜间翼侧受到威胁较小,可在较之昼间狭窄的地段上实施冲击。因此,夜间冲击时,第一梯队只要有一个加强坦克连或营就可以了。
发起冲击
夜间冲击的时间要比昼间冲击的时间长得多。由于敌人通常是在拂晓前发起反冲击,冲击的分队就应力争在这以前完成任务,并随时准备抗击敌人的反冲击。因此,根据任务纵深,夜间发起冲击的时间应安排适当,至少要在拂晓前一小时结束冲击。冲击以后,要把战斗队形变换成适于昼间行动的战斗队形。若未能完成任务,不是退却,就是巩固已占地区,并适当变换战斗队形。敌人的兵力、夜暗程度(明亮、黑暗)和地形条件也对确定发起冲击的时间有一定影响。
追击不在此例。完成任务后需要追击时,不得迟延或停顿,因为每争取一公里,都可能对次日的战斗有决定的意义。
地形的选择
应尽量选择起伏较小的开阔地,只有这样才便于克服其他各种困难。障碍物由工兵排除。在选择冲击方向时,应尽量避开大居民地和森林地,因为夜间夺占这些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如进攻途中遇有大居民地或森林地,冲击的坦克应尽量将其绕过,并由炮兵压制这些地点的敌人。夜间战斗中最好有易于观察的天然方位物,如丛树、孤立的草垛、板棚和水塔等
冲击目标
坦克冲击的纵深比昼间要小得多。选择冲击目标时,应尽量使坦克能直线前进,不在中途改变方向。由两个方向冲击敌人或合围敌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停顿后,才能改变冲击方向。在黑暗中找准规定的目标是极其困难的,为此可以使用指北针或根据星象判定方位,但最好是采用一些简便的方法,如在冲击目标方向上点燃草堆等。战争期间,曾用两个探照灯向天空交叉照射,地面部队可按照这两道光束判定方位,也曾用降落伞投放照明信号弹。但是,只依靠上述某一种方法是不行的。
夜间冲击前的准备
夜间冲击准备得越充分,胜利的把握也就越大。当根据地形和敌人情况确定进攻地段后,指挥官即给部属下达指示,详细说明完成受领任务的方法。这时要特别注意组织参加冲击的支援和配属分队之间的协同动作。补给问题要事先研究好。同时,还要安排好如何在其他地段模拟冲击以迷惑敌人。
战斗的实施
夜间战斗要比昼间战斗更有计划性。从特点来看,夜间战斗很像冬季或泥泞条件下的战斗,都需要周密的组织。如果参加夜战的车辆都是装甲车辆,就要设法充分发挥其快速性。通常,坦克编入第一梯队,并从行进间射击,压制敌人。在未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而且遇有浓雾时,最好是先派出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摩托步兵,以跃进方式前进。驾驶员可不时地使发动机熄火,这时乘坐敞开式车辆的人员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要比坦克乘员听得清楚。若坦克在第一梯队行进,摩托步兵则根据情况乘装甲输送车跟进,或下车徒步紧随坦克前进。
夜间冲击跟昼间冲击不同的地方是,步兵和工兵要紧随坦克之后跟进。突击群向敌人阵地冲得越快,所受的损失也越少,因为这时敌人的炮兵还来不及进行拦阻射击。坦克的间隔以彼此能进行目视联络为准。在翼侧进攻的坦克,根据特别命令有时要连续发射曳光弹,以显示自己的位置。
夜间战斗中的主要武器是机枪,因此必须携带大量的机枪弹和装有曳光弹的弹带,普通弹与曳光弹的比例为一比三。
突击群群长位于战斗队形中央。在附近的有工兵排、军医乘坐的坦克和炮兵指挥官。炮兵指挥官的任务并不是校正火力,而是经常了解情况,观察坦克前进情况,并据此参照火力计划表指挥射击。通过己军前沿的地点,由专门的指示牌标示或采取其他的标志方法。
如冲击失败,再想摆脱敌人就很困难。只有把战场上的损坏坦克后送以后,才能开始退却。退却时应尽可能利用原来冲击的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炮兵的可靠掩护。若根据地形条件不宜返回原出发位置,或距其它阵地较近而道路较好时,在退回该阵地之前应通知防守该地段的部队。
夜间战斗的命令
夜间战斗的命令应十分详尽。除一般进攻命令中的项目外,要更加全面地说明己军阵地、集结地域、向出发位置前出路线的标示方法、分队指挥官坦克的标志以及口令等。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战斗
能见度不良条件下的战斗与夜间战斗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在这种条件下,防者不能全面发挥火力的威力,因为由观察所不能正常进行观察。当坦克对反坦克火炮,尤其是对野战炮发射阵地进行突然射击时,往往是坦克占优势。
浓雾条件下判定方位,比夜间更加困难。在这种条件下,除使用指北针外,还可以使坦克沿路肩或林缘运动,而且要缩小坦克之间的距离。值得注意的是,雾,特别是晨雾,很快就会消散。若坦克编成过于密集的队形,在不利的地形上行动,常会遇到很大危险。在这种条件下,应将坦克迅速疏开,并组织环形防御,尔后查明情况,适当地变换队形。突然遭遇敌人时,要立即对敌人发起冲击。
敌人在西线强渡对方防守的水障碍时,曾大面积施放烟幕。如在渡口施放烟幕,航空兵的作用就会降低。小面积施放烟幕,可以吸引敌人的炮兵火力。如果敌人施放的烟幕迷盲了坦克,坦克即应迅速穿过烟幕,以防敌人趁机接近我军,或绕过我军。地形妨碍前进时,最好是后退,退出烟幕地区,以便尔后在另一地点迎击敌人,或经初步侦察后再次向敌发起冲击。
结论
坦克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的条件下作战,虽然有很大困难,但是往往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当然,在这样的条件下作战是非常困难的。凡是参加过夜间冲击的人都会记得战场上那种沸腾景象,房屋和车辆在燃烧,曳光炮弹和子弹象穿梭一样飞来飞去;也会记得,当敌人突然出现时,大家又是怎样的紧张。
指挥机构和部队的夜战素养,是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夜间战斗需要有十分周密的准备。在战斗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也不可丧失进攻锐气。
夺占登陆场的战斗
夺占登陆场的战斗,可能是预有准备的,也可能是情况有利,不经准备即突然展开。在敌人防御坚固,而桥梁已被破坏时,必须经过准备才能开始战斗。在此情况下,准备工作应像对预有防御准备之敌进攻时一样周密。准备过程中,要进行现地勘察,集结部队,制定渡河计划,拟定火力支援的保障措施等。不过,这些都不是指坦克说的,坦克一般编在战斗群内行动,要突然迅猛地夺占渡口。
在机动作战条件下,东线的许多河流和渡口最适于进行这种突然袭击。可以举出许多的例子说明,我们的先遣坦克曾在最后时刻夺占了桥梁,使其未被炸毁,或者使已经点燃的木桥未完全毁坏,利用它顺利地夺占了登陆场。为能迅速夺占登陆场并加以巩固和扩大,就要夺占未经破坏的桥梁。为创造较好的条件,必须跟踪追击敌人,争取先敌,至少要与敌人退却的后尾部队一起到达桥梁。
夜间、雾天和黄昏对实施突然袭击十分有利,并使部队易于接近渡口。桥梁的警卫常常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发现敌人已在面前。由于每一秒钟都有决定意义,应从行进间对敌人进行射击,以便能尽快引起桥梁警卫的混乱,并将其消灭。派到前边去的工兵迅速清除准备炸毁桥梁的炸药,不怕流血牺牲,修复损坏的桥梁,以小的损失换取整体的胜利。
如果能够夺占完好或破坏轻微的桥梁,坦克即应迅速通过桥梁,开到居民地或就近高地的边缘,掩护随坦克之后跟进的部队前进。通过桥梁渡河的时间常常拖延很久,因为轮式车辆往往不能使用坦克通过的桥梁。航空兵的袭击、炮兵的突击和敌人的反冲击,常常使强渡失败。若桥梁不能通车或破坏很严重时,摩托步兵和工兵的主要任务就是夺占登陆场。渡河时,他们可利用已被破坏的桥梁或充气橡皮舟。在这种情况下,坦克则以火力支援,以保障渡河(首先是翼侧的分队渡河),登陆场的面积依战斗情况和地形条件而定。开始时往往只能在紧靠渡口的地方建立登陆场,因为敌人要不断进行顽抗。如将敌人歼灭或击退,即可采取扩大登陆场的措施。如敌人遭到突击后得以重整旗鼓,很可能会转入反冲击。为扩大登陆场,首先必须防止敌人进行瞄准射击。特别要及时派出侦察,以便获取关于敌人的情报。
是否需要继续前进,要根据任务性质和情况而定。为了继续进攻,多数情况下需要调来预备队。如果需要长时间扼守登陆场,坦克即担任快速预备队,以抗击敌人的反冲击。这时,坦克的作战方法与合围战斗相同,即以积极的行动防止敌人压缩登陆场。
坦克通过障碍物
敌人设置各种障碍物(鹿砦、桩砦、反坦克壕和地雷场等)的目的,在于阻止坦克的前进。坦克最怕的障碍物是地雷,不过在机动作战的条件下,地雷只能延缓坦克的行动。
对于坦克来说,主要的危险倒不是地雷本身,而是地雷场后边的反坦克火器。地雷时常炸坏履带,坦克只得停顿下来,这会失掉坦克最可贵的机动性。如果坦克还有点活动能力,应立刻退到掩蔽地。坦克完全不能移动时,就由其他坦克或牵引车拖救。但牵引坦克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因此损失第二辆坦克。
遇到鹿砦,一般先用炸药破坏,然后,若情况许可,再用牵引车和牵引绳将其拖开。遇有象墙壁那样高大的障碍物,需要撞击时,坦克的炮口应转到后方,以免损伤火炮。
遇到敌人布设有地雷场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时,主要由步兵和工兵设法克服,他们可以用专门的方法排除地雷。坦克利用自己的工兵和摩托步兵,一般只能排除隘路、渡口、公路、乡村土路和林间道路上影响坦克前进的个别障碍。先头坦克或侦察车如遇有敌人防守的障碍物立即退到掩蔽地,并及时将情况上报。随后跟进的分队应设法绕过障碍物,如无法绕过,只好强行通过。究竟采取哪种方法,要根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以及地形情况而定。
如果需要绕过障碍物,必须根据地图或以现地勘察来了解绕行路的情况。所选择的路线,必须能保障隐蔽行动,并能避免敌人火力的毁伤。绕行时,最好以正面火力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并佯作从正面进行攻击。若战斗群已经绕行,譬如已渡过了一条小河,而留在敌人正面上的分队未能随之绕过障碍物时,就要由步兵火力和重武器火力掩护下的工兵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如进攻任务能够迅速完成,而当时又不需要轮式车辆,最好先不要清除障碍物,这个任务可留给随后跟进的分队来完成。坦克则继续前进,而只留下少量的警戒。
只有因地形条件不好或敌人进行猛烈抵抗而不能绕过障碍物,或者绕过障碍物需要许多时间时,才能直接通过障碍物。这时,只有经过周密准备才能开始行动。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坦克也要由两面掩护,虽然掩护的范围不大,也可以使工兵能够在地雷场内开辟并标示通路。工兵的行动由重武器的火力加以支援。坦克的主力由正面牵制敌人,以保障进攻步兵的翼侧和掩护工兵。此外,坦克应准备发展胜利并转入追击。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坦克都不应在障碍物之前停留过久,以免影响完成主要任务。
被围中的战斗
突围和解围是在东线常见的战斗行动,尤其在大战最后两年这种行动更加常见。士兵们称这种战斗为“破釜”和“出釜”。
对坦克部队来说,在暂时被围或与主力失掉联系时,只要保持机动能力,而指挥官又能机断行事就不算什么严重危险。在机动作战中,常常出现一些危急情况,尤其是当部队冒着几分危险行动,而翼侧又必须依靠上级长官保障时,更容易出现危急情况。但如能正确指挥,这种困境在作战过程中是可以解脱的。若主动权已被敌人夺得,而被围军队之大部已失掉机动性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奉命扼守某一重要目标时,这支部队的处境就十分不妙了,在东线作过战的人直到现在一提到“被围”恐怕还会不寒而栗吧!
被围中坦克的任务是,担任快速预备队,防止敌人压缩合围圈和分割被围部队。为此,坦克可实施有限目的的冲击。在这种条件下,最大的困难是物资技术保障,而首先是损坏坦克的修理问题不好解决。因此,每次坦克的冲击是否很必要,事先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必须懂得,每失一辆坦克,突围的机会就要减少一分。每个有经验的坦克驾驶员使用坦克时,都要考虑本车现有的油料和备件情况,不可期待空中支援和由解围部队提供的援助。
突围时,坦克的任务是突破合围圈,以使己军部队易于由正面突破,当敌人尚未构成绵密的合围圈,或其主力尚在执行其他更重要的任务时,坦克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完成突围任务。为顺利突围,必须集中主力,并选择适宜突围的地段。若合围圈距我军主要阵地不远,即使突破地段开始时很窄,被围部队也可迅速与主力建立联系。这时,也有条件为部队解决补给问题,为其调来增援部队,并后送伤员。突围地段是否能扩大,应根据总的情况确定,如果战线离得过远,突围就有困难,有时根本不可能突围。
突围以前,一切都要考虑周到。首先要丢掉多余的个人用品,有些车辆由于汽油不够或因通行力不强,也要丢下。但是绝不能给敌人留下可资利用的任何物资,尤其是地图、命令、作战日志和无线电台等,更不得给敌人留下。所有的伤员和重武器必须带走,有些重武器即使由于没有弹药突围时用不上,也要带走。
制定突围计划时,首先要考虑整个被围军队的编成和每个部队的战斗力。非摩托化的部队,首先是由后勤分队车辆运载的伤员,应安排在中央,以使他们能得到掩护。坦克负责打通道路,并担负警戒任务。为此,坦克部队应配属有摩托步兵和工兵。突围时,由于兵力不足,只有在极个别的情况下才实施佯动。突围尽量计划在夜间进行,因为昼间敌人易于采取对抗措施。俄军最善于对整个合围圈组织反坦克火力。兵力薄弱的被围军队,如果没有足够炮兵的支援,要想对付这样的反坦克火力是难能为力的。因此,如果因地形限制,必须在敌人猛烈的反坦克火力下突围时,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在夜间行动,由步兵在前面冲击,坦克予以支援。在夜暗条件下行进的距离越大,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这时,要尽量避开居民地和重要公路。如果坦克兵行动得过快、过远,远远地脱离开速度较低的部队,那就是错误的。在敌人后方作战的每辆坦克车长都该懂得,他的积极行动会直接有利于突围的成功。突围时,最好有己军的正面部队相配合,因为正面进攻部队奋力解围,至少要牵制住敌人的兵力。只有能为被围军队解决补给问题,并为其增强抵抗能力时,解围才是适合时宜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些目的,结果解围不成反而使被围部队的处境更糟。
在被围困的情况下,全体官兵在危急面前应想方设法突围,要有坚强意志和信心。单兵之间、车与车之间和小分队之间的相互援助是十分必要的,这在历次被围战斗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战况对德军越来越不利,给坦克增添了许多补加的任务。被围中的战斗,就是坦克的这些补加任务之一。坦克参加这些战斗并不是坦克的主要任务,因而曾使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但是如果没有坦克援助,被围军队的处境就会更艰难。救出被围战友的坦克兵都获得了重赏。
坦克兵当作步兵使用
某些情况下,坦克兵要象步兵那样徒步进行战斗。1941年这个严冬,损失了大部分车辆的坦克团的人员,常常被编进混成的步兵连,甚至是营,任务是封闭防御中的缺口。坦克兵同步兵毫无差别地与步兵战友们并肩作战。
坦克兵们回忆起他们打过的这些毫无准备的仗,是很痛苦的。但是,当把他们编进了新的分队以后,还是能够适应情况的。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坦克兵被编入生疏的分队里以后,总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因此,混成连队的军官和士官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坦克兵们尽快地熟悉情况。指挥官要立即让坦克兵们能收到他们原来连队寄来的信,并编制新到人员名单,注明其家庭通信地址,还要保证坦克兵能得到一切必需品。
到战争的后一阶段,在无法迅速弥补坦克损失的情况下,坦克乘员以及修理连和司令部连的人员都作为步兵使用。其任务是看守仓库、守备支撑点、警戒战伤坦克以及扫荡渗透到密林中的敌人。完好坦克,特别是配置在地形通视程度不好的地域内的完好坦克,通常都由坦克乘员警戒。以防止敌人接近坦克。坦克配置在森林里时,要清除附近的灌木丛。
在防守居民地和重要的补给基地时,不要在紧靠防守地的边缘配置警戒,而要占领附近的高地。若居民地的接近地能通视四方,或者是有反坦克火炮和坦克,则只需在高地上配置观察哨,而在高地的反斜面上构筑防御工事。坦克兵比其他人更晓得坦克武器的射击精度,坦克武器可以在很大距离上消灭高地前坡掩体内的敌人步兵。为加强居民地防御,要构筑许多支撑点,各点之间有交通壕连接。另外,还需采取各种防火措施。
坦克兵在当作步兵使用后,很快就掌握了通过开阔地形的经验,有时匍匐前进,有时作短距离的跃进。他们很快就学会了挖卧式掩体,在阵地上,特别是在夜间,注意不说话、吸烟、点火和鸣枪;他们还懂得,在进攻或侦察中接敌时,不是总能可靠地得到己方军队的支援。只有协调使用各种武器才能消灭突破防御的敌人。原来的坦克兵很快就学会了轻武器的射击规则。坦克兵当了步兵以后,也学会了打敌人的坦克,因为他们熟知坦克的薄弱部位。当然,坦克兵起初是不习惯象普通步兵那样打仗的。他们原来的专业,跟新情况是不怎么符合的,但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还是发扬了进攻精神。
同游击队作斗争
游击战的目的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袭击汽车纵队,袭扰高级指挥机关的驻地,消灭卫兵,破坏通信设备以及炸毁军需和粮食仓库。以森林和沼泽隔绝的起伏较大、难以通行的荫蔽地形及山地最适宜打游击战。游击战是没有什么规定原则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战线的后方广泛开展游击战。它对许多交战的结局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一九四四年在东线中段展开的游击战就是这样的。由于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坏,盼望自己军队返回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到战争快结束时,游击队非常活跃,几乎所有的作战地区都有游击队。这就要求调动正规兵团来对付游击队,而这些正规兵团是前线所急需的。
体魄强壮、要求不高的俄国人十分适合打游击战。拉丁语系民族和巴尔干人在很大程度上也适合打游击战,德国人不会打游击。有些游击队的行动是由中央领导的,也有些小股游击队完全是独立行动的。多数情况下,游击队和正规军之间没有什么正式的联系。
游击队作战所需要的一切补给品,除由当地居民那里得到的以外,通常都由空投。游击队的兵力和编成根据当地条件而定。有的游击队装备有重武器,俄国的游击队甚至装备有坦克。他们的主要兵器是步兵轻武器和炸药。如执行特别任务,游击队要派出事先经过训练的特遣组。他们通过电台、飞机和通信员与正规军保持联系。
同游击队作战是与正规作战大不相同的。对付游击队常常使用排连级的小分队。在游击队活动地区,坦克兵内部也要编一些特种分队,以便在突然出现游击队时使这些分队投入战斗。如果这些分队编有机警而刚毅的年轻士兵,并能象猎人那样行动,就能顺利完成任务。他们遵守的主要行动原则是,以游击队的行动方法进行斗争。通常在夜间完成行军,昼间则在可靠的掩蔽地休息。到了游击队主要活动区,歼击队则在游击队的必经之路(隘路和峡谷)或在游击队经常出没的地方设伏。歼击队常常以迅猛的行动全歼一支游击队。
在有强大的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就要投入正规兵团展开较大规模的战斗。多数情况下,由侦察机构获悉某地区有游击队活动时,就要封锁该地区,尔后进行细致而有计划的扫荡。这时使用单辆坦克有显著效果。同时要使快速的预备队经常处于战备状态,以便能迅速粉碎游击队突围或解围的企图。快速预备队还用于追击已被击溃的游击队。参加扫荡的部队通常要经过许多天的训练。在积极围剿游击队的同时,还需要采取一些特别警戒预防措施,例如,对所有的重要目标,特别是补给基地、桥梁、铁路、各级司令部等,都要加强警戒。在游击队活动区,汽车必须集体活动或成纵队行进,时常需要派出装甲车辆担任警戒。
游击活动象野草一样地发展,特别是占领军不能向居民提供政治、经济方面最起码的条件的地区,游击活动更加猖狂。与游击队作斗争,首先是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士兵们是不能铲除这些杂草的。
欺骗和狡诈
保守作战准备的秘密,利用突然性的诸因素,进攻和行军方法的多样化和变化以及军事欺诈,都属于军队长官的战术手段。遗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采用了过分狡诈的手段,过去骑兵作战的原则早已无影无踪。这些手段很多,简直不胜枚举。德国军人对这些狡诈手段是很生疏的,因此很有必要让他们熟悉一下这类斗争的各种方法,以使他们不致受骗上当,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只将狡诈手段作一般介绍,所举例子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例。
伪装和制造错觉
一、敌人占领有利阵地后,把反坦克炮伪装在房舍、房屋的大门和草垛内,在短距离内进行歼灭性的射击。
二、敌人设置了所谓的“火袋”。此时反坦克炮作半圆形配置。我们的坦克的主力进入“火袋”后,就要遭到四面八方的射击。
三、在便于配置反坦克炮和野炮的地点,设置了这些火炮的模型,真的火炮却配置在稍后或两侧的地方。
四、敌人放过行军纵队的先头分队和侧方警戒不打,而由后方或翼侧攻击主力。
五、敌人常常在战斗结束数小时后,突然又从各种各样的掩体内开起火来。
六、敌人时常采取各种办法模拟发动机声响,以显示正在某一地段准备进攻,借此隐蔽其在另一地段的进攻准备。
七、敌人构筑假掩蔽部,并铺设了通向这些掩蔽部的小路。进入掩蔽部的道路和掩蔽部本身都故意设在我炮兵火力范围之内。敌人还采取各种方法布雷,房屋、道路和板墙周围都可能布雷。在道路上还可能设置假障碍物,松松地掘开一点土,只设几枚地雷。
八、敌人设置了假仓库和机场,并为此布设了空的铁桶和油桶、车辆底盘、报废的汽车,还架设了一些旧帐篷。所有这些物体都设在军队真实配置地点的侧方。这些假仓库或机场还都多少有些照明,也有些不怎么严密的伪装。
九、卡车的后面挂了树枝,行驶时扬起浓密的灰尘,以模拟坦克的行驶。为伪装军队的退却,敌人的空汽车白天向前行驶,晚上再往后行驶。
十、坦克占领出发阵地时,坦克上盖上干草,前边套上马匹。为诱开敌人的火力,以烟幕弹和模拟起火的办法表示坦克已被击中。
十一、利用懂得敌方语言的译员以电话和电台下达假的命令和口令,或通报假的战斗情况。
十二、把路标和指示牌转换到相反的方向。把关于部队编成的材料和标有假情况的地图故意丢在便于敌方获得的地方。
十三、撤退时把遗留下来的油料掺上沙子或混以砂糖。
十四、为模拟特等射手,把草人放在树上,或在掩体内伸出一个木杆,上面挂一顶钢盔。
欺诈手段
一、在遗弃车辆的发动机盖底下放置地雷。房屋、门窗和自来水管道都可能布设地雷。把电话线剪断,在线的两端扎上地雷,当电话员接通电线时,就会被炸死。
二、被遗弃的弹药、给养、整箱的香烟和其它物品内都可能藏有炸药,只要接触到这些物品就会爆炸。
三、换上敌人军装的士兵常常去袭击阵地和军队驻地。有时在飞机上涂以敌人的标志。
四、向敌方驱赶俘虏,后边跟上一批士兵突然开火。常常在涂有红十字的卫生车内藏有反坦克炮,这些火炮可能对坦克纵队的先头车辆突然开火。
五、同士兵攀谈的妇女,突然向士兵开枪或投掷手榴弹。
六、毒化饮用水源,往军用水壶中放入氢氰酸片烈性毒剂。
七、假投降:士兵举起双手走来,尔后突然用手枪射击,一般用一条绳子拴在手枪扳机上,拉动扳机开枪。士兵们还时常装死,等敌人过去以后,由背后开枪。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同敌人这些不断改进、变化多端的手段作斗争是十分困难的。最好的预防方法是:倍加小心,提高警惕;及时通报敌人的新手段;周密侦察地形;仔细清查地方人员等。不可单独、不带武器活动。